九泉之下的意思 九泉之下的读音和出处

  • jiǔ
  • quán
  • zhī
  • xià
成语名称
九泉之下
成语拼音
[jiǔ quán zhī xià]
成语解释
九泉:地下最深的地方。人死后埋葬尸体的地方。
成语出处
《魏书 旧平王传》:“若为死鬼,永旷天颜,九洋之下,实深重恨。”
成语例句
替你孩儿,尽养生送死之礼,我便九泉之下,可也瞑目。(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
是否常用
常用成语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偏正式;作定语;形容人死后在地下的用语
结构类型
偏正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之,不能读作“zī”。
繁体字形
九泉之下
英文翻译
in the lower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九泉之下”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九的成语 偏正式成语 九开头的成语 J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九泉 最深 地方 埋葬 尸体

成语九泉之下

“九泉之下”的单字解释

】:1.八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从冬至起每九天是一个“九”,从一“九”数起,二“九”、三“九”,一直数到九“九”为止:数九。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九尽寒尽。3.表示多次或多数:九霄。九泉。三弯九转。九死一生。4.姓。
】:1.泉水:温泉。矿泉。清泉。甘泉。2.泉眼。3.钱币的古称:泉币。4.姓。
】: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1.方位词。位置在低处的:下游。下部。山下。往下看。2.等次或品级低的:下等。下级。下策。下品。3.方位词。次序或时间在后的:下次。下半年。下不为例。4.向下面:下达。下行。5.方位词。表示属于一定范围、情况、条件等:名下。部下。在党的领导下。在这种情况下。6.表示当某个时间或时节:时下。节下。年下。7.用在数目字后面,表示方面或方位:两下都同意。往四下一看。8.姓。9.由高处到低处:下山。下楼。顺流而下。10.(雨、雪等)降落:下雨。下雪。下霜。11.发布;投递:下命令。下通知。下战书。12.去;到(处所):下乡。下车间。下馆子。13.退场:八一队的五号下,三号上。这一场戏你应该从右边的旁门下。14.放入:下种。下面条。下本钱。下网捞鱼。15.进行(棋类游艺或比赛):下围棋。咱们下两盘象棋吧!16.卸除;取下:下装。把敌人的枪下了。把窗户下下来。17.做出(言论、判断等):下结论。下批语。下定义。18.低于;少于:参加大会的不下三千人。19.用在“两、几”后面,表示本领、技能:他真有两下。就这么几下,你还要逞能?‖也说下子。20.表示由高处到低处:坐下。躺下。传下一道命令。21.表示有空间,能容纳:坐得下。这个剧场能容下上千人。这间屋子太小,睡不下六个人。22.表示动作的完成或结果:打下基础。定下计策。准备下材料。

“九泉之下”的反义词

“九泉之下”的近义词

“九泉之下”的相关成语

“九泉之下”的关联成语

“九泉之下”造句

火莲你终于是可以含笑九泉之下了。

难得孩儿有志向上,显亲扬名,不必说为娘的心上欢喜,便是你父亲在九泉之下,也要喜欢的。

烈士香火不断,其精神与理想也在这片大地上得以绍继,九泉之下,或可宽慰。

她看了多少年,没见紫云这么心慈面软的好人,要是能把老头交给她,她在九泉之下也为紫云念佛。

“共和误民国?民国误共和?百世而后,再平是狱;君宪负明公?明公负君宪?九泉之下,三复斯言。

汝既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安敢在行伍之前,妄称天数耶!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汝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

窦宪也犹豫过,他也想过自己杀进长安抢回妹妹,可是最终他还是放弃了,自家食汉朝俸禄已经几世了,他不愿做那逆臣贼子,不想九泉之下无颜面对祖先。

孩子你一定要争气,不然你爹就是在九泉之下也不安心啊!

小林双手捧着博士证书来到墓地,告慰九泉之下的老师。

他横死于车祸,九泉之下也不瞑目。

* 九泉之下的意思 九泉之下的成语解释 阿鼻地狱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