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民成俗的意思 化民成俗的读音和出处

  • huà
  • mín
  • chéng
成语名称
化民成俗
成语拼音
[huà mín chéng sú]
成语解释
教化百姓,使形成良好的风尚。
成语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学记》:“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成语例句
孙中山《兴中会章程》:“切实讲求富国强兵之学,化民成俗之经。”
是否常用
一般成语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结构类型
紧缩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化民成俗
英文翻译
influence the people and form moral customs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化民成俗”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紧缩式成语 风的成语 H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百姓 形成 良好 风尚

成语化民成俗

“化民成俗”的单字解释

】:[huà]1.变化;使变化:化脓。化名。化装。顽固不化。泥古不化。化整为零。化悲痛为力量。2.感化:教化。潜移默化。3.熔化;融化;溶化:化冻。化铁炉。太阳一出来,冰雪都化了。糖放到水里就化了。4.消化;消除:化食。化痰止咳。食古不化。5.烧化:焚化。火化。6.(僧道)死:坐化。羽化。7.指化学:理化。化工。化肥。8.后缀。加在名词或形容词之后构成动词,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绿化。美化。恶化。电气化。机械化。水利化。9.姓。10.(僧道)向人求布施:募化。化缘。化斋。化了些米面来。[huā]同“花2”。
】:1.人民:国泰民安。为民除害。2.指某种人:藏民。回民。农民。渔民。牧民。居民。侨民。3.民间的:民歌。民谣。4.非军人;非军事的:拥军爱民。民航。民用。5.姓。
】:1.完成;成功(跟“败”相对):大功告成。事情成了。2.成全:成人之美。玉成其事。3.成为;变为:百炼成钢。雪化成水。4.成果;成就:坐享其成。一事无成。5.生物生长到定形、成熟的阶段:成虫。成人。6.已定的;定形的;现成的:成规。成见。成例。成药。7.表示达到一个单位(强调数量多或时间长):成批生产。成千成万。成年累月。水果成箱买便宜。8.表示答应、许可:成!就这么办吧。9.表示有能力:他可真成!什么都难不住他。10.姓。11.十分之一叫一成:九成金。村里今年收的庄稼比去年增加两成。
】:1.风俗:习俗。移风易俗。2.大众的;通行的;习见的:约定俗成。通俗。3.趣味不高的;令人厌恶的:庸俗。俗气。4.没出家的人;世俗:僧俗。还俗。

“化民成俗”的反义词

“化民成俗”的近义词

“化民成俗”的相关成语

“化民成俗”的关联成语

“化民成俗”造句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学校教育是国家培养人才、化民成俗的重要手段,是文化传统得以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

官学作为化民成俗、长育人才之地,在两宋学校教育发展史上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然欲以化民成俗,请于百尺竿头,再进一步。

在百年师大赋中,赫然在目的一句话是——“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温故知新,可以为师。

化,敎行也;躬行于上,风动于下,谓之化;化民成俗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而设教兴学是化民成俗、巩固国家的百年大计,必须以养民为先,养之而后教之。

与主流儒学经院化、精英化、脱离了大众不同,非主流儒学即乡间儒生则承担起儒学普及与教化大众、化民成俗的工作。

要尽量消除研究生的防范意识和抵制意识,让其在自然状态下接受教育,以达到“化民成俗”的目的。

* 化民成俗的意思 化民成俗的成语解释 阿鼻地狱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