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商惠工的意思 通商惠工的读音和出处

  • tōng
  • shāng
  • huì
  • gōng
成语名称
通商惠工
成语拼音
[tōng shāng huì gōng]
成语解释
通商:便利各地货物交流;惠:给人以好处。使贸易畅通,给工商业者带来好处。
成语出处
《左传·闵公二年》:“务材训农,通商惠工。”
成语例句
日后战乱停止,我将使国家轻摇薄赋,吏治清明,兴学校,奖农桑,通商惠工。(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六章)
是否常用
常用成语
感情褒贬
褒义成语
成语词性
作宾语、定语;用于经济管理
结构类型
联合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通商僡工
英文翻译
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benefits industry and commerce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通商惠工”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联合式成语 左传的成语 T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通商 便利 各地 货物 交流 好处 贸易 畅通 工商业者 带来

成语通商惠工

“通商惠工”的单字解释

】:[tōng]1.没有堵塞,可以穿过:管子是通的。山洞快要打通了。这个主意行得通。2.用工具戳,使不堵塞:用通条通炉子。3.有路达到:四通八达。火车直通北京。4.连接;相来往:沟通。串通。私通。通商。互通有无。5.传达;使知道:通知。通报。通个电话。6.了解;懂得:通晓。精通业务。粗通文墨。不通人情。他通三国文字。7.指精通某一方面的人:日本通。万事通。8.通顺:文章写得不通。9.普通;一般:通常。通病。通例。通称。10.姓。[tòng]用于动作:打了三通鼓。挨了一通儿说。
】:1.商量:协商。2.商业:经商。3.商人:行商。4.除法所得的结果:八除以二的商是四。5.朝代名(约前1600—前1046)。汤灭夏后建立。建都亳(bó,今河南商丘),国号商。以后多次迁都,至盘庚迁都殷(今河南安阳小屯一带),故商朝又称殷朝,也称殷商。传到纣,为周所灭。6.古代五音(宫、商、角、徵、羽)之一。相当于简谱的“2”。
】:1.给予的或受到的好处;恩惠:小恩小惠。施惠于人。受惠无穷。2.给人好处:平等互惠。3.敬辞,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动:惠临。惠顾。惠存。4.又同“慧”。
】:1.工人和工人阶级:矿工。钳工。瓦工。技工。女工。工农联盟。2.工作;生产劳动:做工。上工。加工。勤工俭学。省料又省工。3.工程:动工。竣工。4.工业:化工(化学工业)。工交系统。5.指工程师:高工(高级工程师)。王工。6.一个工人或农民一个劳动日的工作:砌这道墙要六个工。7.(工儿)技术和技术修养:唱工。做工。8.长于;善于:工诗善画。9.精巧;精致:工巧。工稳。10.姓。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3”。参看〖工尺〗。

“通商惠工”的反义词

“通商惠工”的近义词

“通商惠工”的相关成语

“通商惠工”的关联成语

“通商惠工”造句

同时大量的民间贸易充斥其中,因此它又有调剂余缺、通商惠工等经济功能。

抚集流散,通商惠工,山阳(楚州旧名)遂为重镇。

抚集流散,通商惠工,山阳遂为重镇。

大抵修路之法,办理得宜,其费轻微其效远大,其经久不变则利于通商惠工,其化险为夷则利于征兵运饷。

张柔重新建立市场、民居,府衙,引泉水入城,疏通沟渠,通商惠工,保州城不久就富裕起来(好像也太神了点,GDP增长应该创纪录了)。

* 通商惠工的意思 通商惠工的成语解释 阿鼻地狱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