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的诗词(102首)

1 《圣冈》 唐代·薛能 撰

古迹是何王,平身入石房。
远村通后径,一郡隔前冈。
昼静唯禅客,春来有女郎。
独醒回不得,无事可焚香。

端午节

2 《送厉校书从事凤翔》 唐代·许棠 撰

赴辟依丞相,超荣事岂同。
城池当陇右,山水是关中。
日有来巴使,秋高出塞鸿。
旬休随大旆,应到九成宫。

端午节

3 《古意论交》 唐代·李咸用 撰

择友如淘金,沙尽不得宝。
结交如乾银,产竭不成道。
我生四十年,相识苦草草。
多为势利朋,少有岁寒操。
通财能几何,闻善宁相告。
茫然同夜行,中路自不保。
常恐管鲍情,参差忽终老。
今来既见君,青天无片云。
语直瑟弦急,行高山桂芬。
约我为交友,不觉心醺醺。
见义必许死,临危当指囷。
无令后世士,重广孝标文。

端午节

4 《阌乡寓居十首·阿对泉》 唐代·吴融 撰

六载抽毫侍禁闱,可堪多病决然归。
五陵年少如相问,阿对泉头一布衣。

怀念端午节

5 《踏青樽前》 唐代·李建勋 撰

期君速行乐,不要旋还家。
永日虽无雨,东风自落花。
诗毫粘酒淡,歌袖向人斜。
薄暮忘归路,垂杨噪乱鸦。

端午节感叹人生

6 《寄从兄宪兼示二弟》 唐代·徐铉 撰

别路吴将楚,离忧弟与兄。
断云惊晚吹,秋色满孤城。
信远鸿初下,乡遥月共明。
一枝栖未稳,回首望三京。

端午节

7 《题杨少卿书后》 唐代·安鸿渐 撰

端溪石砚宣城管,王屋松烟紫兔毫。
更得孤卿老书札,人间无此五般高。

端午节

8 《水殿抛球曲二首》 唐代·李谨言 撰

侍宴黄昏晓未休,玉阶夜色月如流。
朝来自觉承恩最,笑倩傍人认绣球。
堪恨隋家几帝王,舞裀揉尽绣鸳鸯。
如今重到抛球处,不是金炉旧日香。

端午节

9 《送如献上人游长安》 唐代·皎然 撰

关中四子教犹存,见说新经待尔翻。
为法应过七祖寺,忘名不到五侯门。
闲寻鄠杜看修竹,独上风凉望古原。
高逸诗情无别怨,春游从遣落花繁。

端午节

10 《端午》 唐代·文秀 撰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节抒怀

11 《夜雨》 唐代·贯休 撰

夜雨山草湿,爽籁杂枯木。
闲吟竺仙偈,清绝过于玉。

端午节

12 《高士咏·师金》 唐代·吴筠 撰

圣人贵素朴,礼义非玄同。
师金告颜生,可谓达化宗。
夫子饰刍狗,自然道斯穷。
应物方矫行,俯仰靡不通。

怀念端午节

13 《南唐江州风坠诗》 唐代·佚名 撰

由来秉节世无双,独守孤城死不降。
何似知机早回首,免教流血满长江。

端午节抒怀

14 《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宋代·欧阳修 撰

五月榴花妖艳烘。
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
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
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鹂时一弄。
犹瞢忪。
等闲惊破纱窗梦。

端午节风俗女子生活情思

15 《蝶恋花》 宋代·晏几道 撰

碧落秋风吹玉树。
翠节红旌,晚过银河路。
休笑星机停弄杼。
凤帏已在云深处。
楼上金针穿绣缕。
谁管天边,隔岁分飞苦。
试等夜阑寻别绪。
泪痕千点罗衣露。

端午节孤独

16 《鹧鸪天》 宋代·晏几道 撰

清颍尊前酒满衣。
十年风月旧相知。
凭谁细话当时事,肠断山长水远诗。
金凤阙,玉龙墀。
看君来换锦袍时。
姮娥已有殷勤约,留著蟾宫第一枝。

端午怀人抒情哀愁

17 《浣溪沙·端午》 宋代·苏轼 撰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端午节风俗

18 《南歌子·游赏》 宋代·苏轼 撰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
游人都上十三楼。
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
谁家水调唱歌头。
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端午节游赏景点抒情

19 《南乡子·端午》 宋代·李之仪 撰

小雨湿黄昏。
重午佳辰独掩门。
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
空向梁间觅宿痕。
客舍宛如村。
好事无人载一樽。
唯有莺声知此恨,殷勤。
恰似当时枕上闻。

端午节孤独

20 《菩萨蛮》 宋代·晁端礼 撰

午阴未转晴窗暖。
无风著地杨花满。
睡起日犹长。
卷帘红杏香。
春心无处定。
又作花时病。
芳草伴离愁。
绵绵早晚休。

端午节无奈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