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的诗词(98首)

1 《端午》 唐代·李隆基 撰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端午节

2 《相和歌辞·长门怨》 唐代·刘长卿 撰

何事长门闭,珠帘只自垂。
月移深殿早,春向后宫迟。
蕙草生闲地,梨花发旧枝。
芳菲自恩幸,看却被风吹。

端午节

3 《句》 唐代·马周 撰

何惜邓林树,不借一枝栖。
(出《册府元龟》)

端午节归乡

4 《巫山高》 唐代·张九龄 撰

巫山与天近,烟景长青荧。
此中楚王梦,梦得神女灵。
神女去已久,云雨空冥冥。
唯有巴猿啸,哀音不可听。

端午节

5 《赠华州王司士》 唐代·李白 撰

淮水不绝涛澜高,盛德未泯生英髦。
知君先负庙堂器,今日还须赠宝刀。

端午节感叹人生

6 《饯王岑判官赴襄阳道》 唐代·岑参 撰

故人汉阳使,走马向南荆。
不厌楚山路,只怜襄水清。
津头习氏宅,江上夫人城。
夜入橘花宿,朝穿桐叶行。
害群应自慑,持法固须平。
暂得青门醉,斜光速去程。

端午节

7 《端午日赐衣》 唐代·杜甫 撰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节感恩

8 《竞渡歌》 唐代·张建封 撰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破晕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蜺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
疮眉血首争不定,输岸一朋心似烧。
只将输赢分罚赏,两岸十舟五来往。
须臾戏罢各东西,竞脱文身请书上。
吾今细观竞渡儿,何殊当路权相持。
不思得岸各休去,会到摧车折楫时。

端午节

9 《状江南·季夏》 唐代·范灯 撰

江南季夏天,身热汗如泉。
蚊蚋成雷泽,袈裟作水田。

端午节归乡

10 《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唐代·权德舆 撰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
彩缕同心丽,轻裾映体鲜。
寂寥斋画省,款曲擘香笺。
更想传觞处,孙孩遍目前。

端午节

11 《自到浔阳生三女子,因诠真理,用遣妄怀》 唐代·白居易 撰

宦途本自安身拙,世累由来向老多。
远谪四年徒已矣,晚生三女拟如何。
预愁嫁娶真成患,细念因缘尽是魔。
赖学空王治苦法,须抛烦恼入头陀。

端午节

12 《端午日》 唐代·殷尧藩 撰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端午节感叹人生

13 《同州端午》 唐代·殷尧藩 撰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端午节归乡

14 《咏云》 唐代·姚合 撰

霭霭纷纷不可穷,戛笙歌处尽随龙。
来依银汉一千里,归傍巫山十二峰。
呈瑞每闻开丽色,避风仍见挂乔松。
怜君翠染双蝉鬓,镜里朝朝近玉容。

端午节

15 《杨花》 唐代·张祜 撰

散乱随风处处匀,庭前几日雪花新。
无端惹著潘郎鬓,惊杀绿窗红粉人。

端午节

16 《崇山郡》 唐代·裴夷直 撰

地尽炎荒瘴海头,圣朝今又放驩兜。
交州已在南天外,更过交州四五州。

怀念端午节

17 《示弟》 唐代·许浑 撰

自尔出门去,泪痕长满衣。
家贫为客早,路远得书稀。
文字何人赏,烟波几日归。
秋风正摇落,孤雁又南飞。

端午节抒怀

18 《游江令旧宅》 唐代·许浑 撰

身没南朝宅已荒,邑人犹赏旧风光。
芹根生叶石池浅,桐树落花金井香。
带暖山蜂巢画阁,欲阴溪燕集书堂。
闲愁此地更西望,潮浸台城春草长。

端午节

19 《韦蟾(一作寄怀韦蟾)》 唐代·李商隐 撰

谢家离别正凄凉,少傅临岐赌佩囊。
却忆短亭回首处,夜来烟雨满池塘。

端午节

20 《竞渡诗/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唐代·卢肇 撰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怀念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