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纪游的诗词(127首)

1 《三衢道中》 宋代·曾几 撰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古诗三百首纪游喜悦

2 《过闽关》 明代·刘基 撰

关头雾露臼蒙蒙,关下斜阳照树红。
过了秋风浑未觉,满山秔稻入闽中。

辞赋精选纪游讽刺

3 《叹燕》 清代·陈忱 撰

春归林木古兴嗟,燕语斜阳立浅沙。
休说旧时王与谢,寻常百姓亦无家。

辞赋精选纪游

4 《泊樵舍》 清代·施闰章 撰

涨减水逾急,秋阴未夕昏。
乱山成野戍,黄叶自江村。
带雨疏星见,回风绝岸喧。
经过多战舰,茅屋几家存?

辞赋精选纪游

5 《【双调】沉醉东风_有所感流水》 元代·周德清 撰

有所感
流水桃花鳜美,秋风莼菜鲈肥。
不共时,皆佳味,几个人知?记得荆公旧日题:何处无鱼羹饭吃?羊续高高挂起,冯驩苦苦伤悲。
大海边,长江内,多少渔矶?记得荆公旧日题:何处无鱼羹饭吃?鲲化鹏飞未必,鲤从龙去安知?漏网难,吞钩易,莫过前溪。
记得荆公旧日题:何处无鱼羹饭吃?藏剑心肠利已,吞舟度量容谁?棹月归,邀云醉,缩项鳊肥。
记得荆公旧日题:何处无鱼羹饭吃?

写景叙梦纪游

6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_燕莺语》 元代·未知作者 撰

燕莺语喧,媚景致真堪羡。
梨花开白玉蕊,杨柳吐黄金线。
人醉杏花天,仕女戏秋千。
四季春为贵,风流除禁烟。
思贤,幸遇重相见;
姻缘,心坚石也穿。
正炎天暑气暄,近石枕藤床簟。
喜浮瓜沉李香,堪散发摇亻丸扇。
避暑赏荷莲,时遇太平年。
柳外兰舟过,鸳鸯绿水边。
思贤,幸遇重相见;
姻缘,心坚石也穿。
景清幽图画妍,山翠色更经变。
金风吹梧叶凋,促织儿声相怨。
时遇晓霜天,黄菊绽金钱。
红叶胭脂染,黄花山径边。
思贤,幸遇重相见;
姻缘,心坚石也穿。
雾沉沉瑞霭偏,昏惨惨寒云战。
滚团团柳絮飞,斗纷纷梨花片。
正是风雪酒家天,宝鼎内龙涎。
暖阁红炉坐,金杯捧玉船。
思贤,幸遇重
相见;姻缘,心坚石也穿。
青旗绕画竿,玉臂鸣牙板。
花藏卖酒家,烟锁垂杨岸。
紫燕语声喧,黄鹂韵
绵蛮。
唤觉东君梦,春光图画看。
春残,酿酒无何限;对狼山,乾坤一醉间。

花红照眼,杨柳青迷岸。
荷舒翡翠盘,梅结黄金弹。
避暑画楼间,纨扇葛巾单。
陌上锄田汉,檐花背上干。
清闲,时复衣沾汗;对狼山,松风六月寒。
西风落日
寒,老树昏鸦晚。
白古渡湾,衰草黄芦岸。
归雁落沙滩,天边断云残。
剑锋齐
排绿,枫林偏染丹。
凭栏,莫向江桥看;对狼山,描来图画间。
冬深草木干,云
冷江天晚。
一天玉树残,六出琼花散。
何处觅蓝关,低压暮城寒。
玉琢峰高下,
良工画笔难。
云间,剑插银光灿;对狼山,偏宜雪里看。
叹光阴似水流,看日月
如翻手。
论颜回岂少年,算彭祖非长寿!
恰才风雨替花愁,今日早霜降水痕收。
拈指冬临夏,须臾春又秋。
凝眸,尧
舜殷汤纣;回头,梁唐晋汉周。
指甲摘
宜将斗草寻,宜把花枝浸。
宜将绣线寻,宜把金针纟任。
宜操七弦琴,宜结
两同心。
宜托腮边玉,宜圈鞋上金。
难禁,得一掐通身沁;知音,治相思十个针。

写景叙梦纪游

7 《临江仙·夜泊瓜洲》 清代·吴锡麒 撰

月黑星移灯屡闪,依稀打过初更。
清游如此太多情。
豆花凉帖地,知雨咽虫声。
渐逼疏蓬风淅淅,几家茅屋都扃。
茨茹荷叶认零星。
不知潮欲落,渔梦悄然生。

婉约纪游写景

8 《鹧鸪天·绿酒红灯漏》 清代·谭献 撰

绿酒红灯漏点迟,黄昏风起下帘时。
文鸳莲叶成漂泊,幺风桐花有别离。
云澹澹,雨霏霏,画屏闲煞素罗衣。
腰支眉黛无人管,百种怜侬去后知。

婉约纪游写景

9 《池州翠微亭》 宋代·岳飞 撰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古诗三百首纪游写景热爱

10 《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夜游》 宋代·苏轼 撰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初中文言文纪游写景感叹人生

11 《小石潭记》 唐代·柳宗元 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珮 通:佩)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下澈 一作:下彻)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初中文言文纪游写景孤独忧伤

12 《满井游记》 明代·袁宏道 撰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
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初中文言文小品春天纪游写景抒情

13 《游褒禅山记》 宋代·王安石 撰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高中文言文古文观止纪游写景感悟

14 《夜宿山寺》 唐代·李白 撰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纪游写景

15 《游赤石进帆海》 南北朝·谢灵运 撰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水宿淹晨暮,阴霞屡兴没。
周览倦瀛壖,况乃陵穷发。
川后时安流,天吴静不发。
扬帆采石华,挂席拾海月。
溟涨无端倪,虚舟有超越。
仲连轻齐组,子牟眷魏阙。
矜名道不足,适己物可忽。
请附任公言,终然谢天伐。

夏天纪游写景抒情

16 《登永嘉绿嶂山》 南北朝·谢灵运 撰

裹粮杖轻策,怀迟上幽室。
行源径转远,距陆情未毕。
澹潋结寒姿,团栾润霜质。
涧委水屡迷,林迥岩逾密。
眷西谓初月,顾东疑落日。
践夕奄昏曙,蔽翳皆周悉。
蛊上贵不事,履二美贞吉。
幽人常坦步,高尚邈难匹。
颐阿竟何端,寂寂寄抱一。
恬如既已交,缮性自此出。

纪游写景山水寓理

17 《河传·风飐》 五代·孙光宪 撰

风飐,波敛,团荷闪闪,珠倾露点。
木兰舟上,何处吴娃越艳:藕花红照脸。
大堤狂杀襄阳客,烟波隔,渺渺湖光白。
身已归,心不归,斜晖,远汀鸂鶒飞。

纪游写人少女

18 《咏画扇诗》 南北朝·鲍子卿 撰

细丝本自轻,弱彩何足眄。
直为发红颜,谬成握中扇。
乍奉长门泣,时承柏梁宴。
思妆开已掩,歌容隐而见。
但画双黄鹄,莫画孤飞燕。

纪游写景山水寓理

19 《渔歌子·柳垂丝》 五代·李珣 撰

柳垂丝,花满树,莺啼楚岸春天暮。
棹轻舟,出深浦,缓唱渔郎归去。
罢垂纶,还酌醑,孤村遥指云遮处。
下长汀,临深渡,惊起一行沙鹭。

纪游写景渔人归家

20 《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宋代·苏轼 撰

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
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
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
盆山不见日,草木自苍然。
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
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
深沉既可喜,旷荡亦所便。
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
归来记所历,耿耿清不眠。
道人亦未寝,孤灯同夜禅。

端午节纪游写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