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而治造句

“无为而治”的解释

无为而治 [wú wéi ér zhì] 无为:无所作为;治:治理。自己无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后泛指以德化民。
用“无为而治”造句 第1组

1、作为一种天下大治的社会状态,孔子认为,无为而治的社会必须具有三个特征,即人民足食足兵和社会诚信。

2、道家思想主张无为而治,法家思想主张以法治国,儒家虽然不完全反对法治,但认为礼治比法治更理想,主张以礼治为主,以法治为辅,将礼视为治国安民的根本大纲。

3、何不以同样无为而治的精神看待整个人生?

4、有者则保持中立,建议以"无为而治"的姿态处理。

5、无为而治是中华管理智慧中的一块瑰宝.

6、作为一种天下大治的社会状态,孔子认为,无为而治的社会必须具有三个特征,即人民足食、天下无兵和社会诚信。

7、大家都希望无为而治,无为而治最舒服.

8、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一直提倡无为而治.

9、华盛顿夫人对丈夫显然无为而治,即使他退休后亦然.

10、其主要谋略就是“无为”,但和老子的“无为而治天下”有着根本的区别。

11、人天合一,虚心实腹,无为而治,不言之教……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

12、海珠区人社局钻入“金龙大厦”,便“潜龙勿用”,一屏尘氛,一举实现了政简刑清、无为而治的局面。

13、儒家主张以德化民;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法家主张信赏必罚;墨家主张兼爱尚同;名家主张去尊偃兵。

14、初汉和初唐的统治者运用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治理国家使得民富国强、天下大治,说明了老子“自然无为”思想在历史上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15、“推行仁政、亲民富民;遏恶扬善,安定社会;恭宽信敏,纯朴世风;无为而治,共享大同”的。

* 在线查询无为而治造句,用无为而治造句,用无为而治组词造句,包含无为而治的句子。

其它词语造句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