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义造句

“礼义”的解释

礼义 [lǐ yì] 基本解释 礼义 lǐyì [rite and morality to carry out in the feudalist society]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一套礼节仪式即为礼,合于这些的做法即为义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孟子·告子上》 辞典解释礼义  lǐ yì   ㄌㄧˇ ㄧˋ   礼法道义。 《诗经.卫风.氓.序》:「礼义消亡,淫风大行。」 《管子.版法》:「必顺于礼义,故不礼不胜天下。」 礼仪,礼节仪式。 《诗经.周南.关雎序》:「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 《西游记.第三○回》:「唐僧乃上邦人物,必知礼义。」
用“礼义”造句 第1组

1、什么?做人要讲究礼义廉耻,还要忠孝两全?要有诚信有道义,还要善于奉献于众人,护卫国家,忠诚于家庭?做人也未免忒麻烦了!

2、王化之本,在于使民养生丧死之备足,然后导之以礼义,责己矜穷,则斯民集矣……

3、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三省诚身,道传一贯。

4、,下联本为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却少了耻,该是“无耻”。

5、中华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

6、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中华文明的基因,德治礼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7、韩雪儿走在这样的大街上,很是头疼,觉得浑身都不自在,出身豪门的她,自幼接受的都是中规中矩,礼义廉耻孝悌忠信的教育。

8、四肢发达、勇力无比而不知礼义者,在射礼中将无所措手足。

9、然而,人的先天恶性可以通过“化性起伪”即后天的礼义教化、法规约束使之弃恶从善。

10、民知畏法,而无礼义;于是中圣乃设辟雍庠序之教,以正上下之仪,明父子之礼,君臣之义,使强不凌弱,众不暴寡,弃贪鄙之心,兴清洁之行。

11、一个人要懂得礼义廉耻。

12、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

13、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律己则寡过,绳人则寡和。寡合则非涉世之道。故君子责己,小人责人。德有余而为不足者谦,财有余而为不足者鄙。

14、有些人提倡礼义廉耻,自己的所作所为却往往与礼义廉耻毫不相容。

15、旧社会有些提倡礼义廉耻的人,自己的所作所为,往往与礼义廉耻毫不相容。

16、她这种人连礼义廉耻都不顾,还要脸面干什么?

17、旧社会有些提倡礼义廉耻的人,自己的所做所为,往往与礼义廉耻毫不相容。

18、儒家思想也提倡礼义廉耻,这种思想有几千年的历史,在东方社会根深蒂固。

19、中国有句古话,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刚才我们谈论这张支票的时候你的脸红了,说明你还有廉耻心,我就需要你这样的人,这个解释你满意吗?

20、‘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长期积淀的历史文化传统也就形成了中国文学反对越礼纵欲,主张‘乐而不淫,怨而不怒,哀而不伤’,要‘发乎情,止乎礼义’。

* 在线查询礼义造句,用礼义造句,用礼义组词造句,包含礼义的句子。

其它词语造句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