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砭造句
“针砭”的解释
1、王刚的文章大胆针砭时弊,振聋发聩,受到人们的好评。
2、三人从此更是投缘,一路上谈古论今针砭时弊,倒也丝毫不觉得旅途寂寞。
3、文艺工作者直面现实、针砭时弊、抑恶扬善、扶正压邪不仅是题中应有之义,而且是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4、由于盛行"文字狱",清时的文人只好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来针砭时弊。
5、即便对加分政策痛下针砭的人,大约也很少会怀疑这一政策的初衷;同样,即便依然赞成加分政策的人,大约也很少会否认这一政策与其初衷渐行渐远。
6、,待时机成熟,再痛下针砭,即可妙手回春,达到目的。
7、希望真的在“望闻问切”之后,痛下针砭药石才好。
8、对公款吃喝歪风就得下狠手,只有痛下针砭才能治病救人,否则救不了人,也没法向老百姓交代。
9、四杰以“长风一振,众萌自偃”的气势,对“争构纤微”、“骨气都尽”的“上官体”痛下针砭,力图廓清宫廷诗程式及其承沿的齐梁余风。
10、同样的道理,当时省委大张旗鼓地反对“五风”,也是针对一些党员干部作风问题有感而发,痛下针砭。
11、16年前,王小峰曾经不屑地指斥中国流行歌坛“只有梦想,没有光荣”,且不惜对当年的摇滚青年们也痛下针砭。
12、至于俄罗斯是否有“消失”的危险,梅德韦杰夫那番话无非是痛下针砭。
13、以及“笼鸡有食汤刀近,野鹤无粮天地宽”,为当日政坛名流痛下针砭。
14、至于俄罗斯是否有“消失”的危险,文前梅德韦杰夫那番话无非是痛下针砭。
15、显然,这是一个针砭时弊、恰中要害的主张。
16、借古讽今,针砭时弊,是杂文的主要内容。
17、借古讽今,针砭时弊,是杂文的主要特点。
18、由于他敢作敢当,针砭时弊,受到当权者的猜忌。
19、居逆境中,周身皆针砭药石,砥节砺行而不觉;处顺境中,眼前尽兵刃戈矛,销膏靡骨而不知。
20、这种艺术形式,因其介入现实、善于针砭、形象生动、风格幽默,一直是指向腐败丑恶现象的匕首投枪,有人就形容华君武的漫画是“刀刀见血,入木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