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夷的读音 伯夷的意思

基本解释 伯夷 BóYí [Bo Yi] 商朝末年孤竹国君的儿子。他和弟弟叔齐,在周武王灭商以后,不愿吃周朝的粮食,一同饿死在首阳山(现山西省永济县南)。后人称颂他们能忠于故国 辞典解释伯夷  bó yí  ㄅㄛˊ ㄧˊ   神话传说中的神仙。 《山海经.海内经》:「伯夷父生西岳,西岳生先龙,先龙始生氐羌,氐羌乞姓。」 晋.郭璞.注:「伯夷父颛顼师,今氐羌其苗裔也。」 也称为「伯夷父」、「颛顼师」。 人名:(1)​ 舜的臣子,生卒年不详。《书经.舜典》:「有能典朕三礼,佥曰:『伯夷』。」(2)​ 孤竹君的长子,生卒年不详。参见「伯夷叔齐」条。《孟子.公孙丑上》:「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

“伯夷”的读音

拼音读音:
[bó yí]
汉字注音:
ㄅㄛˊ ㄧˊ
简繁字形:
是否常用:

“伯夷”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伯夷 BóYí

[Bo Yi] 商朝末年孤竹国君的儿子。他和弟弟叔齐,在周武王灭商以后,不愿吃周朝的粮食,一同饿死在首阳山(现山西省永济县南)。后人称颂他们能忠于故国

辞典解释

伯夷  bó yí  ㄅㄛˊ ㄧˊ  

神话传说中的神仙。
《山海经.海内经》:「伯夷父生西岳,西岳生先龙,先龙始生氐羌,氐羌乞姓。」
晋.郭璞.注:「伯夷父颛顼师,今氐羌其苗裔也。」
也称为「伯夷父」、「颛顼师」。

人名:(1)​ 舜的臣子,生卒年不详。《书经.舜典》:「有能典朕三礼,佥曰:『伯夷』。」(2)​ 孤竹君的长子,生卒年不详。参见「伯夷叔齐」条。《孟子.公孙丑上》:「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

网络解释

伯夷 (商末孤竹国君长子)

伯夷(生卒年不详),商末孤竹国人,商纣王末期孤竹国第八任君主亚微的长子,弟亚凭、叔齐。子姓,名允,是殷商时期契的后代。初,孤竹君欲以三子叔齐为继承人,至父死,叔齐让位于伯夷。
伯夷以父命为尊,遂逃之,而叔齐亦不肯立,亦逃之。伯夷叔齐同往西岐,恰遇周武王讨伐纣王,伯夷和叔齐不畏强暴,叩马谏伐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姜子牙曰:此二人义人也,扶而去之。”……天下宗周,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饿死首阳山。

“伯夷”的单字解释

】:[bǎi]见〖大伯子〗。[bó]1.伯父:大伯。表伯。2.在弟兄排行的次序里代表老大:伯兄。3.姓。4.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三等:伯爵。
】:1.平坦;平安:化险为夷。2.破坏建筑物(使成为平地):烧夷弹。夷为平地。3.灭掉;杀尽:夷灭。夷族。4.我国古代称东方的民族,也泛称周边的民族:淮夷。四夷。5.旧时泛指外国或外国人:夷情。华夷杂处。6.姓。

“伯夷”的相关词语

“伯夷”造句

伯夷、叔齐,自此以后有名有姓、隐名埋姓的隐者更是多若繁星,数不胜数。

伯夷、叔齐也可称得上是守死善道了。

在那种是非颠倒、善恶不分的社会中,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宁肯饿死于首阳山上,以示不屈。

伯夷、叔齐以两男子欲扣马而止之,三尺童子知其不可。

伯夷叔齐能够大节不夺,成仁取义,这是因为他们心中有一口气在。

孟子把柳下惠和伯夷并称为百世之师,令人感叹的是师承先贤、亲承教化没有机会,实在是有原因的。

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太原周党不受朕禄,亦各有志焉。

画商末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避于首阳山采薇(俗名野豌豆),最后饿死的故事。

还有闻仲太师,还有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自作孽不可活啊,也许正是那种傻劲才最令人敬重吧。

古有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近有清华校友朱自清饿死不吃美国粮!韩国汉城街头看不到日本汽车,韩国有40多个民间团体支持抵制日货,韩国女星金喜。

* 伯夷的读音是:bó yí,伯夷的意思:伯夷 (商末孤竹国君长子)伯夷(生卒年不详),商末孤竹国人,商纣王末期孤竹国第八任君主亚微的长子,弟亚凭、叔齐。子姓,名允,是殷商时期契的后代。初,孤竹君欲以三子叔齐为继承人,至父死,叔齐让位于伯夷。 伯夷以父命为尊,遂逃之,而叔齐亦不肯立,亦逃之。伯夷叔齐同往西岐,恰遇周武王讨伐纣王,伯夷和叔齐不畏强暴,叩马谏伐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姜子牙曰:此二人义人也,扶而去之。”……天下宗周,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饿死首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