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勰的读音 刘勰的意思

基本解释 刘勰 Liú Xié [Liu Xie—a famous literature critic in ancient China] (约465—532) 字彦和,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他的主要著作《文心雕龙》,发展了前人进步的文学理论批评,体系比较完整,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巨著 辞典解释刘勰  liú xié  ㄌㄧㄡˊ ㄒㄧㄝˊ   人名。(西元?~473)​ 字彦和,南朝梁东莞(今江苏省武进县)​人。早年家贫,依沙门僧祐,研习佛教经论,晚年出家,法名慧地。著《文心雕龙》五十篇。书中讨论的范围广泛,包括文学源流、文体区分、创作方法及文学批评等方面,为体大思精的文学理论著作。
  • liú
  • xié

“刘勰”的读音

拼音读音:
[liú xié]
汉字注音:
ㄌㄧㄨˊ ㄒㄧㄝ ˊ
简繁字形:
劉勰
是否常用:

“刘勰”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刘勰 Liú Xié

[Liu Xie—a famous literature critic in ancient China] (约465—532) 字彦和,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他的主要著作《文心雕龙》,发展了前人进步的文学理论批评,体系比较完整,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巨著

辞典解释

刘勰  liú xié  ㄌㄧㄡˊ ㄒㄧㄝˊ  

人名。(西元?~473)​ 字彦和,南朝梁东莞(今江苏省武进县)​人。早年家贫,依沙门僧祐,研习佛教经论,晚年出家,法名慧地。著《文心雕龙》五十篇。书中讨论的范围广泛,包括文学源流、文体区分、创作方法及文学批评等方面,为体大思精的文学理论著作。

网络解释

刘勰 (文学评论家)

刘勰(约465年—约520年),字彦和,生活于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中国历史上的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汉族,生于京口(今镇江),祖籍山东莒县(今山东省莒县)东莞镇大沈庄(大沈刘庄)。他曾官县令、步兵校尉、宫中通事舍人,颇有清名。
刘勰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汉族,他曾官县令、步兵校尉、东宫通事舍人,颇有清名。晚年在山东省日照市莒县浮来山创办(北)定林寺。刘勰虽任多种官职,但其名不以官显,却以文彰,一部《文心雕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

“刘勰”的单字解释

】:姓。
】:协和(多用于人名)。

“刘勰”的相关词语

“刘勰”造句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刘勰 

刘勰自幼笃志好学,《序志》中说:“予生七龄,乃梦彩云若锦,则攀而采之。

据莒县刘勰纪念馆工作人员介绍,祖籍莒县的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早年家境贫寒,但笃志好学,悉心研读佛书和儒家经典。

* 刘勰的读音是:liú xié,刘勰的意思:刘勰 (文学评论家)刘勰(约465年—约520年),字彦和,生活于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中国历史上的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汉族,生于京口(今镇江),祖籍山东莒县(今山东省莒县)东莞镇大沈庄(大沈刘庄)。他曾官县令、步兵校尉、宫中通事舍人,颇有清名。 刘勰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汉族,他曾官县令、步兵校尉、东宫通事舍人,颇有清名。晚年在山东省日照市莒县浮来山创办(北)定林寺。刘勰虽任多种官职,但其名不以官显,却以文彰,一部《文心雕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