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寓的读音 寄寓的意思

基本解释 寄寓 jìyù (1) [live away from home]∶寄居,依附 寄寓于表。——《资治通鉴》 (2) [consign;commit]∶寄托 他借用典故,寄寓新义,来表他的决心 辞典解释寄寓  jì yù  ㄐㄧˋ ㄩˋ   暂时寓居。《旧五代史.卷二五.唐书.武皇本纪上》:「臣今身无官爵,名是罪人,不敢归陛下藩方,且欲于河中寄寓,进退行止,伏候圣裁。」《初刻拍案惊奇.卷四》:「妾本长安人,父母贫,携妾寄寓平凉,手艺营生。」也作「寄居」。 旅馆。 《国语.周语中》:「国无寄寓,县无施舍,民将筑台于夏氏。」 于文艺作品中寄情托兴。 清.侯方域〈宋牧仲诗序〉:「读宋子古竹圃诗,乃知欧公之序圣俞,特有所寄寓感慨。」

“寄寓”的读音

拼音读音:
[jì yù]
汉字注音:
ㄐㄧˋ ㄩˋ
简繁字形:
是否常用:

“寄寓”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寄寓 jìyù

(1) [live away from home]∶寄居,依附

寄寓于表。——《资治通鉴》

(2) [consign;commit]∶寄托

他借用典故,寄寓新义,来表他的决心

辞典解释

寄寓  jì yù  ㄐㄧˋ ㄩˋ  

暂时寓居。《旧五代史.卷二五.唐书.武皇本纪上》:「臣今身无官爵,名是罪人,不敢归陛下藩方,且欲于河中寄寓,进退行止,伏候圣裁。」《初刻拍案惊奇.卷四》:「妾本长安人,父母贫,携妾寄寓平凉,手艺营生。」也作「寄居」。

旅馆。
《国语.周语中》:「国无寄寓,县无施舍,民将筑台于夏氏。」

于文艺作品中寄情托兴。
清.侯方域〈宋牧仲诗序〉:「读宋子古竹圃诗,乃知欧公之序圣俞,特有所寄寓感慨。」

网络解释

寄寓

寄寓,指寄居,旅舍;依附,寄托。语出《国语·周语中》:“司里不授馆,国无寄寓,县无施舍,民将筑台於 夏氏 。”

“寄寓”的单字解释

】:1.原指托人递送,现在专指通过邮局递送:寄信。寄钱。包裹已经寄走了。2.付托;寄托:寄存。赋诗寄怀。寄希望于青年。3.依附别人;依附别的地方:寄食。寄居。寄人篱下。4.认的(亲属):寄父。寄母。寄儿。寄女。5.姓。
】:1.居住:寓居。寓所。2.住的地方:客寓。公寓。赵寓。3.寄托:寓意。4.姓。

“寄寓”的相关词语

“寄寓”造句

柳银环心存寄寓,丈夫当兵后,十三年茹苦含辛守身如玉,真就没有登过娘家的门。

不少题画诗还处在单纯模山范水阶段,虽有寓意,也较为浅露,寄寓深远之作并不多见。

下联重在展望学子们高考后实现愿望时的快意之感,也寄寓着对学子们成才之期待,希望他们“行占桂林一枝”。

然而,尽管他的打诨插科逗得大伙儿笑得死去活来,可事实上我们连肚子也填不饱;于是他将最后的希望寄寓于我,希望我能成为一个算命先生。

人若死后,灵魂逸出肉体便要寻求新的所寓形体,如果必不得已,它会寄寓于某个动物或者较低的生命形态。

* 寄寓的读音是:jì yù,寄寓的意思:寄寓 寄寓,指寄居,旅舍;依附,寄托。语出《国语·周语中》:“司里不授馆,国无寄寓,县无施舍,民将筑台於 夏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