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署的读音 签署的意思
基本解释
签署 qiānshǔ
[sign;subscribe] 在文件、条约、凭证等上签字
签署联合公报
辞典解释签署 qiān shù ㄑㄧㄢ ㄕㄨˋ 在文书上签字署名。 如:「签署条约」。
近义词缔结,签定,签订
- 签
- 署
“签署”的读音
- 拼音读音:
- [qiān shǔ]
- 汉字注音:
- ㄑㄧㄢ ㄕㄨˇ
- 简繁字形:
- 簽署
- 是否常用:
- 是
“签署”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签署 qiānshǔ
[sign;subscribe] 在文件、条约、凭证等上签字
签署联合公报
辞典解释
签署 qiān shù ㄑㄧㄢ ㄕㄨˋ 在文书上签字署名。
如:「签署条约」。
近义词
缔结,签定,签订
网络解释
签署
签署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qiānshǔ,指在文件、条约、凭证等上签字。语出 宋 范仲淹 《举许渤签署陕府判官事状》:“伏望圣慈,特与改转京官,签署 陕府 判官厅公事。”
“签署”的单字解释
【签】:1.为了表示负责而在文件、单据上亲自写上姓名或画上记号:签发。签押。请你签个字。2.用比较简单的文字提出要点或意见:签呈。领导在报告上签了意见。3.上面刻着文字符号用于占卜或赌博、比赛等的细长小竹片或小细棍:抽签儿。求签(迷信)。4.作为标志用的小条儿:标签儿。书签儿。在书套上贴一个浮签儿。5.竹子或木材削成的有尖儿的小细棍:牙签儿。6.粗粗地缝合:签上贴边。
【署】:1.办公的地方:公署。2.布置;安排:部署。3.签名;题字:签署。4.暂时代理:署理。
“签署”的相关词语
“签署”造句
原诉人梅启明指,各被告侵吞梅的遗产,认为梅艳芳在神志不清的情?下订立及签署遗嘱。
然而,即使是门当户对的"富二代"夫妇,他们的父母还是坚持认为签署婚前协议是必须的,一旦离婚,可以避免财产纠纷。
坐以待旦之后,他咬紧牙关签署了命令李宪撤军的指令。
“一槌定音”今年早些时候,该国政府签署了一系列紧巴巴的“碳预算”中的第四份,是为在2023年度至2027年度期间使用的。
我不敢太过贪心不足,没有要他们签署声明。
今年,更多的美国公司可能在越南市场上找到立足之地,这样可能会以较高的企业签署数刷新记录。
2008年,签署宣言的那一年,世界前景急转直下,从繁荣昌盛直接滑向勒紧裤带的财政紧缩。
发展中国家官员控诉发达国家分而治之的策略,和威胁他们不签署协议就中止至关重要的资助的流氓行为。
去年8月,两岸签署投资保障和促进协议,现有协处机制功能已经十分完备,根本无须迭床架屋、再以民间方式筹设纠纷处理平台的必要。
病急乱求医的英国人首先出手,匆匆和南京政府的蒋光头签署了所谓的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企图借助黄埔军的势力南下阻挡日军的进攻。
* 签署的读音是:qiān shǔ,签署的意思:签署 签署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qiānshǔ,指在文件、条约、凭证等上签字。语出 宋 范仲淹 《举许渤签署陕府判官事状》:“伏望圣慈,特与改转京官,签署 陕府 判官厅公事。”
基本解释
签署 qiānshǔ
[sign;subscribe] 在文件、条约、凭证等上签字
签署联合公报
辞典解释
签署 qiān shù ㄑㄧㄢ ㄕㄨˋ在文书上签字署名。
如:「签署条约」。
近义词
缔结,签定,签订签署
签署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qiānshǔ,指在文件、条约、凭证等上签字。语出 宋 范仲淹 《举许渤签署陕府判官事状》:“伏望圣慈,特与改转京官,签署 陕府 判官厅公事。”【签】:1.为了表示负责而在文件、单据上亲自写上姓名或画上记号:签发。签押。请你签个字。2.用比较简单的文字提出要点或意见:签呈。领导在报告上签了意见。3.上面刻着文字符号用于占卜或赌博、比赛等的细长小竹片或小细棍:抽签儿。求签(迷信)。4.作为标志用的小条儿:标签儿。书签儿。在书套上贴一个浮签儿。5.竹子或木材削成的有尖儿的小细棍:牙签儿。6.粗粗地缝合:签上贴边。
【署】:1.办公的地方:公署。2.布置;安排:部署。3.签名;题字:签署。4.暂时代理:署理。
原诉人梅启明指,各被告侵吞梅的遗产,认为梅艳芳在神志不清的情?下订立及签署遗嘱。
然而,即使是门当户对的"富二代"夫妇,他们的父母还是坚持认为签署婚前协议是必须的,一旦离婚,可以避免财产纠纷。
坐以待旦之后,他咬紧牙关签署了命令李宪撤军的指令。
“一槌定音”今年早些时候,该国政府签署了一系列紧巴巴的“碳预算”中的第四份,是为在2023年度至2027年度期间使用的。
我不敢太过贪心不足,没有要他们签署声明。
今年,更多的美国公司可能在越南市场上找到立足之地,这样可能会以较高的企业签署数刷新记录。
2008年,签署宣言的那一年,世界前景急转直下,从繁荣昌盛直接滑向勒紧裤带的财政紧缩。
发展中国家官员控诉发达国家分而治之的策略,和威胁他们不签署协议就中止至关重要的资助的流氓行为。
去年8月,两岸签署投资保障和促进协议,现有协处机制功能已经十分完备,根本无须迭床架屋、再以民间方式筹设纠纷处理平台的必要。
病急乱求医的英国人首先出手,匆匆和南京政府的蒋光头签署了所谓的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企图借助黄埔军的势力南下阻挡日军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