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书的读音 诏书的意思

基本解释 诏书 zhàoshū [imperial decree; imperial edict] 皇帝布告臣民的文书 衣带诏书 辞典解释诏书  zhào shū   ㄓㄠˋ ㄕㄨ   皇帝通告臣民的文书。 《文选.李密.陈情表》:「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诏策》:「汉初定仪则,则命有四品: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戒敕。」 近义词圣旨
  • zhào
  • shū

“诏书”的读音

拼音读音:
[zhào shū]
汉字注音:
ㄓㄠˋ ㄕㄨ
简繁字形:
詔書
是否常用:

“诏书”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诏书 zhàoshū

[imperial decree; imperial edict] 皇帝布告臣民的文书

衣带诏书

辞典解释

诏书  zhào shū   ㄓㄠˋ ㄕㄨ  

皇帝通告臣民的文书。
《文选.李密.陈情表》:「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诏策》:「汉初定仪则,则命有四品: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戒敕。」

近义词

圣旨

网络解释

诏书

诏书(zhào shū)是皇帝布告天下臣民的文书。在周代,君臣上下都可以用诏字。秦王政统一六国,建立君主制的国家后,自以为“德兼三皇,功高五帝”,号称皇帝,自称曰朕。并改命为制,令为诏,从此诏书便成为皇帝布告臣民的专用文书。汉承秦制,唐、宋废止不用,元代又恢复使用。明代用诏书宣布重大政令或训诫臣工。

“诏书”的单字解释

】:1.告诉。2.诏书,古代皇帝颁发的命令。
】:1.写字;记录;书写:书法。大书特书。振笔直书。2.字体:楷书。隶书。3.装订成册的著作:一本书。一部书。一套书。丛书。新书。古书。书店。4.书信:家书。书札。5.文件:证书。保证书。说明书。挑战书。白皮书。6.姓。

“诏书”的相关词语

“诏书”造句

荀老,不是我不愿匡扶汉室,而是我一人势单力薄心有余而力不足啊,更何况没有皇帝诏书我师出无名啊。

她既垂帘听政,又亲手下达了宣统皇帝的退位诏书;与同治皇后阿鲁特氏备受慈禧冷遇不同,她是慈禧中意的儿媳。

作者搜集了大量史料,包括诏书和上谕,均凿凿有据。

如今一见诏书此语,大惊,乘追锋车昼夜兼行,从白屋到京城,四百多里,一夜而至。

因那诏书上不许签书公事,东坡便幅巾芒鞋,日日与田夫野老说趣打诨。

此种诏书不可轻授,当心太阿倒持后悔莫及啊!

奉今年二月被州郡所下三年十二月辛酉诏书,重赐安车、衣服,别驾从事与郡功曹以礼发遣,又特被玺书,以臣为光禄勋,躬秉劳谦,引喻周、秦,损上益下。

比如,明初朝廷曾连续下诏书征召山林隐逸之士,同时又连连摧折儒士名流。

如同丧家之犬的溥仪也随之神情沮丧地宣读了退位主诏书.

诏书中所称蜀汉二主,三分鼎立之权,任嚣、尉佗之谋,实在让人感到痛心。

* 诏书的读音是:zhào shū,诏书的意思:诏书 诏书(zhào shū)是皇帝布告天下臣民的文书。在周代,君臣上下都可以用诏字。秦王政统一六国,建立君主制的国家后,自以为“德兼三皇,功高五帝”,号称皇帝,自称曰朕。并改命为制,令为诏,从此诏书便成为皇帝布告臣民的专用文书。汉承秦制,唐、宋废止不用,元代又恢复使用。明代用诏书宣布重大政令或训诫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