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的读音 辛弃疾的意思
基本解释
辛弃疾 Xīn Qìjí
[Xin Qiji] (1140—1207) 南宋著名词人,号稼轩,少年参加抗金义军,后率军归宋,先后任大理寺少卿及湖南、江西、福建、湖北、浙东安抚使等职,后去职闲居江西上饶一带,善作词,抒发其渴望复国统一的壮志,抨击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投降妥协行经,著有《稼轩长短句》
辞典解释辛弃疾 xīn qì jí ㄒㄧㄣ ㄑㄧˋ ㄐㄧˊ 人名。(西元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人。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人,生时北方已陷于金。后归宋,治军有声,官至龙图阁待制。作品以豪放著称,具有爱国情操,且融会了经、史、子、集,创造出多种的风格。著有《稼轩词》。
- 辛
- 弃
- 疾
“辛弃疾”的读音
- 拼音读音:
- [xīn qì jí]
- 汉字注音:
- ㄒㄧㄣ ㄑㄧˋ ㄐㄧˊ
- 简繁字形:
- 辛棄疾
- 是否常用:
- 是
“辛弃疾”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辛弃疾 Xīn Qìjí
[Xin Qiji] (1140—1207) 南宋著名词人,号稼轩,少年参加抗金义军,后率军归宋,先后任大理寺少卿及湖南、江西、福建、湖北、浙东安抚使等职,后去职闲居江西上饶一带,善作词,抒发其渴望复国统一的壮志,抨击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投降妥协行经,著有《稼轩长短句》
辞典解释
辛弃疾 xīn qì jí ㄒㄧㄣ ㄑㄧˋ ㄐㄧˊ 人名。(西元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人。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人,生时北方已陷于金。后归宋,治军有声,官至龙图阁待制。作品以豪放著称,具有爱国情操,且融会了经、史、子、集,创造出多种的风格。著有《稼轩词》。
网络解释
辛弃疾 (南宋将领、词人)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辛弃疾”的单字解释
【辛】:1.辣:辛辣。2.辛苦:辛勤。艰辛。3.痛苦:辛酸。4.天干的第八位。现常用来表示顺序的第八。
【弃】:1.放弃;扔掉:抛弃。舍弃。遗弃。弃权。弃之可惜。2.姓。
【疾】:1.病:疾病。2.痛苦;疼痛:关心群众的疾苦。痛心疾首。3.痛恨:疾恶如仇。4.快;迅速;猛烈:疾走。疾风。
“辛弃疾”的相关词语
“辛弃疾”造句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
味甘终易坏,岁晚还知,君子之交淡如水。辛弃疾
辛弃疾后来过着含饴弄孙的生活。
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啊。辛弃疾
由于南宋王朝当权者软弱无能,辛弃疾自感无力回天而忧愤成疾。
而且在文学上用楚辞体的形式以及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写作词赋,辛弃疾、陆游、李纲等人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
辛弃疾单枪匹马冲入敌营,长枪挥舞,如入无人之境。
滁州发生了巨大变化,物阜民康,证明了辛弃疾初任地方官的才能,也为实现主战派的战略意图,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只待具体的实施时间。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
* 辛弃疾的读音是:xīn qì jí,辛弃疾的意思:辛弃疾 (南宋将领、词人)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基本解释
辛弃疾 Xīn Qìjí
[Xin Qiji] (1140—1207) 南宋著名词人,号稼轩,少年参加抗金义军,后率军归宋,先后任大理寺少卿及湖南、江西、福建、湖北、浙东安抚使等职,后去职闲居江西上饶一带,善作词,抒发其渴望复国统一的壮志,抨击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投降妥协行经,著有《稼轩长短句》
辞典解释
辛弃疾 xīn qì jí ㄒㄧㄣ ㄑㄧˋ ㄐㄧˊ人名。(西元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人。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人,生时北方已陷于金。后归宋,治军有声,官至龙图阁待制。作品以豪放著称,具有爱国情操,且融会了经、史、子、集,创造出多种的风格。著有《稼轩词》。
辛弃疾 (南宋将领、词人)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辛】:1.辣:辛辣。2.辛苦:辛勤。艰辛。3.痛苦:辛酸。4.天干的第八位。现常用来表示顺序的第八。
【弃】:1.放弃;扔掉:抛弃。舍弃。遗弃。弃权。弃之可惜。2.姓。
【疾】:1.病:疾病。2.痛苦;疼痛:关心群众的疾苦。痛心疾首。3.痛恨:疾恶如仇。4.快;迅速;猛烈:疾走。疾风。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
味甘终易坏,岁晚还知,君子之交淡如水。辛弃疾
辛弃疾后来过着含饴弄孙的生活。
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啊。辛弃疾
由于南宋王朝当权者软弱无能,辛弃疾自感无力回天而忧愤成疾。
而且在文学上用楚辞体的形式以及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写作词赋,辛弃疾、陆游、李纲等人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
辛弃疾单枪匹马冲入敌营,长枪挥舞,如入无人之境。
滁州发生了巨大变化,物阜民康,证明了辛弃疾初任地方官的才能,也为实现主战派的战略意图,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只待具体的实施时间。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