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袍的读音 道袍的意思

基本解释 道袍 dàopáo [Taoist priest's robe] 道士穿的袍子 辞典解释道袍  dào páo  ㄉㄠˋ ㄆㄠˊ   僧、道或士子所穿的衣服。参见「直裰」条。 《喻世明言.卷二.陈御史巧勘金钗钿》:「早饭都吃过了,方才起身,把道袍、鞋、袜慢慢的逐件搬将出来,无非要延挨时刻,误其美事。」 《初刻拍案惊奇.卷一》:「烦劳了列位,做两件道袍穿穿,也见小肆中薄意。」 英语 Taoist robe, traditional men's gown 德语 Gewand des taoistischen Priesters (S)​, taoistisches Gewand (S)​, Gewand des daoistischen Priesters 法语 longue robe traditionnelle (unisexe)​, peignoir
  • dào
  • páo

“道袍”的读音

拼音读音:
[dào páo]
汉字注音:
ㄉㄠˋ ㄆㄠˊ
简繁字形:
是否常用:

“道袍”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道袍 dàopáo

[Taoist priest's robe] 道士穿的袍子

辞典解释

道袍  dào páo  ㄉㄠˋ ㄆㄠˊ  

僧、道或士子所穿的衣服。参见「直裰」条。
《喻世明言.卷二.陈御史巧勘金钗钿》:「早饭都吃过了,方才起身,把道袍、鞋、袜慢慢的逐件搬将出来,无非要延挨时刻,误其美事。」
《初刻拍案惊奇.卷一》:「烦劳了列位,做两件道袍穿穿,也见小肆中薄意。」

英语 Taoist robe, traditional men's gown

德语 Gewand des taoistischen Priesters (S)​, taoistisches Gewand (S)​, Gewand des daoistischen Priesters

法语 longue robe traditionnelle (unisexe)​, peignoir

网络解释

道袍 (道教传统服饰)

道袍。有两种含义,一种源自中国古代汉服“褶”(相传周武王亲制),在明代演变为道袍;是古人居家时的外衣,也可以作为衬袍或平民男子婚服。另一种则是道教服饰。
道教道袍指道教徒穿在外面的长袍。可以分为大褂、得罗、戒衣、法衣、花衣、衲衣等六种
以上服装,均取肥大宽松,以寓包藏乾坤、隔断尘凡之意。又取直领,以示潇散。道教道袍承传有序从未断代为道袍之正宗。

“道袍”的单字解释

】:1.道路:铁道。大道。人行道。羊肠小道。2.水流通行的途径:河道。下水道。黄河故道。3.方向;方法;道理:志同道合。头头是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道德:道义。5.技艺;技术:医道。茶道。花道。书道。6.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尊师重道。传道。卫道士。7.属于道教的,也指道教徒:道院。道士。道姑。老道。一僧一道。8.指某些封建迷信组织:一贯道。9.线条;细长的痕迹:画了两条横道儿,一条斜道儿。10.姓。11.我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在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的下面设道。12.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13.说:道白。能说会道。一语道破。14.用语言表示(情意):道喜。道歉。道谢。15.说(跟文言“曰”相当,多见于早期白话)。16.以为;认为:我道是谁呢,原来是你。
】:袍子:皮袍。棉袍儿。长袍。旗袍儿。

“道袍”的相关词语

“道袍”造句

一位身着藏青色道袍的老者正在训斥一个年轻人,那老者朱颜鹤发,气势十足,正是玄清门的掌门长虚道人。

人靠衣装,费混没穿铠甲,而是一袭青色道袍,杀气不在,透出一股仙气,闻言一笑,单掌问讯,说道:“山野散人,云游天下而已,这位小哥不知能否行个方便……”。

回春谷内,也有一队身穿杏黄道袍的道人正在四下梭巡,检查一处处要害之地的禁制是否完整。

待苏凉再次醒来,身前有老道轻捋胡须,身上道袍无风自动,道骨仙风,飘飘乎如羽化登仙,威严问道:“娃儿,可愿随贫道去那仙山寻道果问长生?”。

狼人爱上吸血鬼,甘愿为她献血肉,道长看上僵尸妹妹,注定为她脱道袍,和尚暗恋上尼姑,到底出家又还俗,你不可救药的爱上她,那就大胆去爱吧!

正在凝神端详之时,眼前忽然显现一人,道童打扮,头挽抓髻,身穿白色道袍,一身仙风道气,直和想象中的天府金童相似。

此人八尺有余,神清气爽,目秀眉清,容貌轩昂,丰姿英迈,头戴逍遥乌巾,身穿青衣道袍,相貌不俗。

甘柠真冷漠地道,雪白的道袍轻扬,流风回雪,皎皎出尘。

昆仑道宗的法华殿内,此时殿上正中间正襟坐着一个华发苍颜的老者,一身道袍临身颇有一丝丝的仙风道骨之意。

身着墨绿色道袍的妇人,目若秋水,淡淡的烛火摇曳下,宛若姑射神人。

* 道袍的读音是:dào páo,道袍的意思:道袍 (道教传统服饰)道袍。有两种含义,一种源自中国古代汉服“褶”(相传周武王亲制),在明代演变为道袍;是古人居家时的外衣,也可以作为衬袍或平民男子婚服。另一种则是道教服饰。 道教道袍指道教徒穿在外面的长袍。可以分为大褂、得罗、戒衣、法衣、花衣、衲衣等六种 以上服装,均取肥大宽松,以寓包藏乾坤、隔断尘凡之意。又取直领,以示潇散。道教道袍承传有序从未断代为道袍之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