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字结尾的成语 (11个)
-
1
有志不在年高
- 成语拼音:
- [yǒu zhì bù zài nián gāo]
- 成语解释: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三回:“樵子抚掌大笑不止;对子牙点头叹曰:‘有志不在年高;无谋空言百岁!’”
- 成语出处:
-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23回:“樵子抚掌大笑不止,对子牙点头叹曰:'有志不在年高,无谋空言百岁!'”
-
2
仰之弥高
- 成语拼音:
- [yǎng zhī mí gāo]
- 成语解释:
- 仰:仰视;敬慕;弥:更加。越望越高。原指孔子之道;高不可及。
- 成语出处:
- 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
3
月黑风高
- 成语拼音:
- [yuè hēi fēng gāo]
- 成语解释:
- 风高:风很大。没有月光;风又很大。旧时形容盗匪趁机作案的天气。
- 成语出处:
- 元 元怀《拊掌录》:“欧阳公与人行令,各作诗两句,须犯徒以上罪者……一云:‘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
-
4
这山望着那山高
- 成语拼音:
- [zhè shān wàng zhe nà shān gāo]
- 成语解释:
- 比喻对自己目前的工作或环境不满意,老认为别的工作、别的环境更好。
- 成语出处:
- 明·李开先《词谑》引刘天民曲:“今日不知明日事,这山望着那山高。”
-
5
自视甚高
- 成语拼音:
- [zì shì shèn gāo]
- 成语解释:
- 把自己看得很高(多指身分,学识等)。
- 成语出处: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6回:“我暗想这个人自视甚高,看来文字总也是好的,便不相强。”
-
6
众人拾柴火焰高
- 成语拼音:
- [zhòng rén shí chái huǒ yàn gāo]
- 成语解释:
- 比喻人多力量大。
- 成语出处:
- 姜树茂《渔岛怒潮》第五章:“‘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群众发动起来了,搬山山倒,填海海平。”
-
7
自命清高
- 成语拼音:
- [zì mìng qīng gāo]
- 成语解释:
- 自以为清高(命:认为;以为)。
- 成语出处: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还自命清高,反说富贵的是俗人。”
-
8
钻坚仰高
- 成语拼音:
- [zuàn jiān yǎng gāo]
- 成语解释:
- 坚:疑难。仰:抬头看。指越钻研越深,越抬头看越高。形容努力深钻细研,力求达到高水平。亦作“钻坚研微”。
- 成语出处:
- 《论语·子罕》:“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汉·赵壹《非草书》:“博学余暇,游手于斯,后世慕焉,专用为务,钻坚仰高,忘其罢劳。”
-
9
行远升高
- 成语拼音:
- [xíng yuǎn shēng gāo]
- 成语解释:
- 《书·太甲》:“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譬)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后遂以“行远升高”比喻为学由浅入深,逐步提高。
- 成语出处:
- 《书·太甲》:“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譬)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
10
学富才高
- 成语拼音:
- [xué fù cái gāo]
- 成语解释:
- 学识渊博;才能高强。
- 成语出处:
- 明 朱之瑜《答安东守约问三十四条》:“不能作文,虽学富五车,忠如比干,孝如伯奇、曾参,亦冥冥没没而已!”
-
11
行短才高
- 成语拼音:
- [xíng duǎn cái gāo]
- 成语解释:
- 才能虽高而德行欠缺
- 成语出处: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这是负心人行短才高,转眼处把人嘲诮。”
-
12
心比天高
- 成语拼音:
- [xīn bǐ tiān gāo]
- 成语解释:
- 形容心地高傲或所想超过现实。
- 成语出处: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
13
惟有读书高
- 成语拼音:
- [wéi yǒu dú shū gāo]
- 成语解释:
- 高:高尚。只有读书求进取才是高尚的行径
- 成语出处:
- 元·柯丹丘《荆钗记·会讲》:“世上万般皆下品。思量惟有读书高。”
-
14
位卑言高
- 成语拼音:
- [wèi bēi yán gāo]
- 成语解释:
- 指职位低的人议论职位高的人主持的政务。
- 成语出处:
- 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下》:“位卑而言高,罪也。”
-
15
泰山不辞土壤,故能成其高
- 成语拼音:
- [tài shān bù cí tǔ rǎng,gù néng chéng qí gāo]
- 成语解释:
- 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 成语出处:
- 太平天国·洪秀全《原道醒世训》:“是以泰山不辞土壤,故能成其高;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
16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
- 成语拼音:
- [tài shān bù ràng tǔ rǎng,gù néng chéng qí gāo]
- 成语解释:
- 让:推辞,拒绝。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 成语出处:
- 清·张岱《岱志》:“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未到泰山者,泰山壁立千丈,不藉寸土,栉沐甚净。”
-
17
水涨船高
- 成语拼音:
- [shuǐ zhǎng chuán gāo]
- 成语解释:
- 指水位上升;船身也就随着提高。比喻事物随着它所凭借的基础的提高而增长提高。
- 成语出处: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长姐儿更不想到此时,水涨船高,不曾吃尽苦头,怎得修成人上人。”
-
18
视远步高
- 成语拼音:
- [shì yuǎn bù gāo]
- 成语解释:
- 高视阔步。形容态度傲慢。
- 成语出处:
- 春秋·鲁·左丘明《国语·周语》:“柯陵之会,单襄公见晋厉公,视远步高。”
-
19
首下尻高
- 成语拼音:
- [shǒu xià kāo gāo]
- 成语解释:
- 头向下,屁股翘起。跪拜磕头的样子。
- 成语出处:
- 唐·韩愈《祭河南张员外文》:“走官阶下,首下尻高。”
-
20
山锐则不高
- 成语拼音:
- [shān ruì zé bù gāo]
- 成语解释:
- 比喻人太露锋茫,就成不了大事。
- 成语出处:
-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一:“山锐则不高,水径则不深。”
* 最后一个字是高的成语,高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