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夷制夷的意思 以夷制夷的读音和出处

  • zhì
成语名称
以夷制夷
成语拼音
[yǐ yí zhì yí]
成语解释
夷:旧时泛指外族或外国。利用外族或外国之间的内部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
成语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邓训传》:“议者咸以羌胡相攻,县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护。”
成语例句
鲁迅《伪自由书 以夷制夷》:“我还记得,当去年中国有许多人,一味哭诉国联的时候,日本的报纸上往往加以讥笑,说这是中国祖传的以夷制夷的老手段。”
是否常用
常用成语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偏正式;作定语;含褒义
结构类型
偏正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夷,不能读作“yì”。
繁体字形
以夷制夷
英文翻译
play off one power against another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以夷制夷”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偏正式成语 第二个字与第四个字相同的成语 力量的成语 Y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泛指 外族 外国 利用 矛盾 冲突 削弱 力量

成语以夷制夷

“以夷制夷”的单字解释

】:1.用;拿:以少胜多。晓之以理。赠以鲜花。2.依;按照:以次。以音序排列。3.因:何以知之?。不以人废言。4.表示目的:以广视听。以待时机。5.于;在(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以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6.跟“而”相同:城高以厚,地广以深。7.姓。8.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组成合成的方位词或方位结构,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以前。以上。三日以后。县级以上。长江以南。五千以内。二十岁以下。
】:1.平坦;平安:化险为夷。2.破坏建筑物(使成为平地):烧夷弹。夷为平地。3.灭掉;杀尽:夷灭。夷族。4.我国古代称东方的民族,也泛称周边的民族:淮夷。四夷。5.旧时泛指外国或外国人:夷情。华夷杂处。6.姓。
】:1.制造:制版。制革。制图。炼制。缝制。这块奖牌是用铜制成的。2.拟订;规定:制定。因地制宜。3.用强力约束;限定;管束:压制。限制。管制。节制。制伏。4.制度:全民所有制。民主集中制。5.姓。
】:1.平坦;平安:化险为夷。2.破坏建筑物(使成为平地):烧夷弹。夷为平地。3.灭掉;杀尽:夷灭。夷族。4.我国古代称东方的民族,也泛称周边的民族:淮夷。四夷。5.旧时泛指外国或外国人:夷情。华夷杂处。6.姓。

“以夷制夷”的反义词

“以夷制夷”的近义词

“以夷制夷”的相关成语

“以夷制夷”的关联成语

“以夷制夷”造句

以夷制夷”的外交思想形成于古代,到近代被赋予了新的内容。

三是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以夷制夷

探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明朝“以夷制夷”的羁縻政策,另一方面是因为双方发展过程中的利益纠葛及由此产生的争端。

为此,他主张师夷“制夷”、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以夷制夷”、利用国际公法以夷约制夷的外交策略。

因此,“以夷制夷”策略在两汉时期的发展便是符合规律之事。

这应是宋廷数年间,博采群议,运用财货,以夷制夷的外交收获。

乱世出英豪,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一个日企小职员穿越而至,安内攘外,以夷制夷——还我华夏朗朗乾坤。

* 以夷制夷的意思 以夷制夷的成语解释 阿鼻地狱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