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魄的读音 魂魄的意思

基本解释 魂魄 húnpò [soul] 旧指附于人体的精神灵气,俗称人体有三魂七魄 辞典解释魂魄  hún pò   ㄏㄨㄣˊ ㄆㄛˋ   附于人体的精神灵气。 《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是故董贤丧其魂魄,遂自绞杀。」 《红楼梦.第一六回》:「那秦钟早已魂魄离身,只剩得一口悠悠的余气在胸。」 近义词灵魂,魂灵英语 soul 德语 Seele (S)​ 法语 âme
  • hún

“魂魄”的读音

拼音读音:
[hún pò]
汉字注音:
ㄏㄨㄣˊ ㄆㄛˋ
简繁字形:
是否常用:

“魂魄”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魂魄 húnpò

[soul] 旧指附于人体的精神灵气,俗称人体有三魂七魄

辞典解释

魂魄  hún pò   ㄏㄨㄣˊ ㄆㄛˋ  

附于人体的精神灵气。
《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是故董贤丧其魂魄,遂自绞杀。」
《红楼梦.第一六回》:「那秦钟早已魂魄离身,只剩得一口悠悠的余气在胸。」

近义词

灵魂,魂灵

英语 soul

德语 Seele (S)​

法语 âme

网络解释

魂魄

它指人的精神灵气。古代认为魂是阳气,构成人的思维才智。魄是粗粝重浊的阴气,构成人的感觉形体。魂魄(阴阳)协调则人体健康。人死魂(阳气)归于天,精神与魄(形体)脱离,形体骨肉(阴气)则归于地下。魂是阳神,魄是阴神,道教有“三魂七魄”之说,如今科学尚无法证明人的魂魄是否如宗教所言可离体或轮回以及魂魄组成是否正确。
《内观经》曰:“动以营身之谓魂,静以镇形之谓魄。”《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又《昭公七年》:“人生始化曰魄,即生魄,阳曰魂;用物精多,则魂魄强。”孔颖达疏:“魂魄,神灵之名,本从形气而有;形气既殊,魂魄各异。附形之灵为魄,附气之神为魂也。附形之灵者,谓初生之时,耳目心识、手足运动、啼呼为声,此则魄之灵也;附所气之神者,谓精神性识渐有所知,此则附气之神也。”参阅晋葛洪《抱朴子·地真篇》及《云笈七签》卷五四《说魂魄》。
《黄帝内经》记载:“五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精志也。”兴扬翻译:心藏神,主宰人的生命活动,我们常说的心神不宁指的就是这个。肺中有七魄,肝藏有三魂,脾和人的死穴有关。肾藏精与志,精可化髓,髓通于脑,故肾虚还会影响人的记忆力。参阅《黄帝内经》内容

“魂魄”的单字解释

】:1.指精神或情绪:梦魂萦绕。神魂颠倒。2.特指崇高的精神:国魂。民族魂。3.泛指事物的人格化精神:花魂。诗魂。
】:1.迷信的人指依附于人的身体而存在的精神:魂魄。2.魄力或精力:气魄。体魄。

“魂魄”的相关词语

“魂魄”造句

他自言自语:又是监啸。他小时听老人们说过监啸,但他那时的老人也没和他解释。只说几百囚人其实已经灵魂出窍了。后来杀他们,杀的只是他们的肉身,他们的魂魄早飞走了,啸声是魂魄从阴界发出的。

江小司看着沈漠,沈漠从盒子里拿出一个掌心大的紫袍玉带石雕刻的纹章,对着网线上印了下去,提起来的时候,已将叶秒的魂魄硬生生拉出。

国之魂魄,民之肝胆,屹立东方,亿万斯年’。人民的灵魂,百姓的脊梁,中华民族大有前途。

魂魄生来脆弱,若是没有躯体宿主,不出一时三刻就要在烈日或是狂风之中消散,况且现在的何川也不知道如何能使魂魄脱离清波河水源。

后土听到云霄建议设一十八层地狱用作专门惩处世界为恶的魂魄,不禁暗自点头,暗赞云霄心思聪颖,智慧超群,竟能想出如此方法,当下大为高兴。

生死之间行走,魂魄欲亡,但少年,仰不愧天,俯不愧地,断然前行,建宗立道。

玄鬼不仅比他的魂魄强悍,还有威能极强的鬼力修为,再加上玄鬼大法的玄妙莫测,居然真的有强行吞噬徐荣魂魄的实力。

如果说宋诗是宁静致远的山水卷轴,需要慢慢体会和品咂,那么唐诗便是莫奈笔下的睡莲,色彩们在相激相荡中由绚烂而模糊,震撼观者魂魄

赤发汉子此时心胆俱裂魂魄齐飞,拼命挣扎却是一动也不能动,不由大喊一声:“我命休矣!”。

太公也开始了新一轮的讨伐,平五侯九伯,戡乱于何海之畔,苦战于泰岱之侧,才演义出这鬼神恼,仙人怒,惊天地,震魂魄的《大齐开国传》。

* 魂魄的读音是:hún pò,魂魄的意思:魂魄 它指人的精神灵气。古代认为魂是阳气,构成人的思维才智。魄是粗粝重浊的阴气,构成人的感觉形体。魂魄(阴阳)协调则人体健康。人死魂(阳气)归于天,精神与魄(形体)脱离,形体骨肉(阴气)则归于地下。魂是阳神,魄是阴神,道教有“三魂七魄”之说,如今科学尚无法证明人的魂魄是否如宗教所言可离体或轮回以及魂魄组成是否正确。 《内观经》曰:“动以营身之谓魂,静以镇形之谓魄。”《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又《昭公七年》:“人生始化曰魄,即生魄,阳曰魂;用物精多,则魂魄强。”孔颖达疏:“魂魄,神灵之名,本从形气而有;形气既殊,魂魄各异。附形之灵为魄,附气之神为魂也。附形之灵者,谓初生之时,耳目心识、手足运动、啼呼为声,此则魄之灵也;附所气之神者,谓精神性识渐有所知,此则附气之神也。”参阅晋葛洪《抱朴子·地真篇》及《云笈七签》卷五四《说魂魄》。 《黄帝内经》记载:“五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精志也。”兴扬翻译:心藏神,主宰人的生命活动,我们常说的心神不宁指的就是这个。肺中有七魄,肝藏有三魂,脾和人的死穴有关。肾藏精与志,精可化髓,髓通于脑,故肾虚还会影响人的记忆力。参阅《黄帝内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