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言玉女

高拭词注“黄钟宫”。按《汉武内传》,帝閒居承华殿,忽见一女子曰:“我墉宫玉女王子登也。至七月七日,王母暂来。”言讫,不知所在。世所谓传言玉女也。调名取此。

传言玉女(钦谱)简介

高拭词注“黄钟宫”。按《汉武内传》,帝閒居承华殿,忽见一女子曰:“我墉宫玉女王子登也。至七月七日,王母暂来。”言讫,不知所在。世所谓传言玉女也。调名取此。

传言玉女(钦谱) 格律一 双调七十四字,前后段各八句、四仄韵 晁冲之

  一夜东风 不见柳梢残雪 御楼烟暖 对鳌山彩结 箫鼓向晚 凤辇初回宫阙 千门灯火 九衢风月 
  中仄平平句中仄仄平平仄韵中中中中句仄平平中仄韵平中仄仄句中仄中平平仄韵中平中仄句中平平仄韵

此调以此词为正体,后段第二句六字折腰,杨无咎、赵善扛、黄机、石孝友诸词俱与此同,若曾词之句法小异,袁词之减字,皆变格也。 此词前后段第四句例作上一下四句法,惟黄词前段第四句“磔磔敲春昼”,句法小异,应是偶误。后段第四句“比年时更瘦”即合格也。 按黄词前段第三句“纹楸玉子”,“纹”字平声。赵词第六句“春在暖红温翠”,“春”字平声,“暖”字仄声。杨词第七句“曲阑幽榭”,“曲”字仄声。汪元量词结句“潮生潮落”,上“潮”字平声。赵词后段起句“油璧青骢”,“油”字平声。第二句“第一番、共燕喜”,“一”字仄声。赵词第四句“有月如人意”,“月”字仄声。杨词第六句“赢得几场春困”,“赢”字平声。黄词第七句“那堪又是”,“那”字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馀参所采二词。 杨无咎“小院春长”词后段第五句“只愁飞去”,“飞”字平声,但查宋词,无不用仄者,应以仄声字为定格。

传言玉女(钦谱) 格律二 双调七十四字,前后段各八句、四仄韵 曾觌

  凤阙龙楼 清夜月华初照 万点星毬 护花梢寒峭 华胥梦里 老去欢情终少 花愁酒闷 总消除了 
  仄仄平平句平仄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句仄平平平仄韵平平仄仄句仄仄平平平仄韵平平仄仄句仄平平仄韵

此与晁词同,惟后段第二句不作折腰句法异。按汪元量词“万点灯光羞照”,正与此同。

传言玉女(钦谱) 格律三 双调七十三字,前后段各八句、四仄韵 《乐府雅词》袁裪

  眉黛轻分 惯学汉宫梳掠 艳容可画 那精神怎貌 鲛绡映玉 钿带双穿缨络 歌音清丽 舞腰柔弱 
  平仄平平句仄仄仄平平仄韵仄平仄仄句仄平平仄仄韵平平仄仄句仄仄平平平仄韵平平平仄句仄平平仄韵

此亦晁词体,惟后段第二句减一字异。

传言玉女词牌名古诗词(13首)

1 《传言玉女》 宋代·晁冲之

一夜东风,吹散柳梢残雪。
御楼烟暖,正鳌山对结。
箫鼓向晚,凤辇初归宫阙。
千门灯火,九街风月。
绣阁人人,乍嬉游、困又歇。
笑匀妆面,把朱帘半揭。
娇波向人,手捻玉梅低说。
相逢常是,上元时节。

1 《传言玉女(许永之以水仙、瑞香、黄香梅、幽兰同坐,名生四和,即席赋此)》 宋代·杨无咎

小院春长,整整绣帘低轴。
异葩幽艳,满千瓶百斛。
珠钿翠珮,尘袜锦笼环簇。
日烘风和,奈何芬馥。
凤髓龙津,觉从前、气味俗。
夜阑人醉,引春葱兢□。
只愁飞去,暗与行云相逐。
月娥好在,为歌新曲。

1 《传言玉女(王显之席上)》 宋代·杨无咎

料峭寒生,知是那番花信。
算来都为,惜花人做恨。
看犹未足,早觉枝头吹尽。
曲栏幽榭,乱红成阵。
酾酒花前,试停杯、与细问。
褪香销粉,问东君怎忍。
韶华过半,谩赢得、几场春困。
厌厌空自,为花愁损。

婉约离别惜别

1 《传言玉女》 宋代·曾觌

凤阙龙楼,清夜月华初照。
万点星球,护花梢寒峭。
华胥梦里,老去欢情终少。
花愁醉闷,总消除了。
紫陌嬉游,不似少年怀抱。
珠帘十里,听笙箫声杳。
幽期密约,暗想浅颦轻笑。
良时莫负,玉山频倒。

1 《传言玉女》 宋代·石孝友

雪压梅梢,金袅柳丝轻敛。
锦宫春早,乍风和日暖。
华国翠路,九陌绮罗香满。
连空灯火,满城弦管。
月射西楼,更交光照夜宴。
万人拥路,指鳌山共看。
花旗翠帽,到处朱高卷。
归时常是,漏残银箭。

1 《传言玉女(五月四日孙佥判四昆仲携具稽古堂观竞渡,有作)》 宋代·郭应祥

稽古堂前,恰见四番端午又来江上,听鸣鼍急鼓。
棹歌才发,漠漠一川烟雨。
轻舟摇扬,心掀舞。
倦客今年续命,欠□彩缕。
归期渐近,划地萦心绪。
何日斑衣,更看迎门儿女。
百怀且付,尊前蒲黍。

1 《传言玉女(次岳总干韵)》 宋代·黄机

日薄风柔,池面欲平还皱。
纹楸玉子,磔磔敲春昼。
衾绣半卷,花气浓薰香兽。
小团初试,辘轳银甃。
梦断阳台,甚情怀、似病酒。
凤奁羞对,比年时更瘦。
双燕乍归,寄与绿笺红豆。
那堪又是、牡丹时候。

感叹时光忆旧

1 《传言玉女(己未元夕)》 宋代·吴潜

众绿庭前,都是郁葱佳气。
越姬吴媛,粲珠钿翠珥。
红消粉褪,几许粗桃凡李。
连珠宝炬,两行缇骑。
自笑衰翁,又行春锦绣里。
禁肴宫_,记当年宣赐。
休嫌拖逗,且向画堂频醉。
从今开庆,万欢千喜。

1 《传言玉女·钱塘元夕》 宋代·汪元量

一片风流,今夕与谁同乐。
月台花馆,慨尘埃漠漠。
豪华荡尽,只有青山如洛。
钱塘依旧,潮生潮落。
万点灯光,羞照舞钿歌箔。
玉梅消瘦,恨东皇命薄。
昭君泪流,手捻琵琶弦索。
离愁聊寄,画楼哀角。

宋词精选元宵节感伤思念

1 《传言玉女》 宋代·袁綯

眉黛轻分,惯学玉真梳掠。
艳容可画,那精神怎貌。
鲛绡映玉,钿带双穿缨络。
歌音清丽,舞腰柔弱。
宴罢瑶池,御风跨皓鹤。
凤凰台上,有萧郎共约。
一面笑开,向月斜褰珠箔。
东园无限,好花羞落。

送别思乡生活

1 《传言玉女(上元)》 宋代·赵善扛

璧月珠星,辉映小桃秾李。
化工容易,与人间富贵。
东风巷陌,春在暖红温翠。
人来人去,笑歌声里。
油壁青骢,第一番共燕喜。
举头天上,有如人意。
歌传乐府,犹是升平风味。
明朝须判,醉眠花底。

1 《传言玉女(寿何逢原母夫人九十一)》 宋代·吴季子

阿母今朝,飞下琼楼金阙。
先教玉女,为传言细说。
蟠桃手种,尚记此春时节。
三千春後,开花初结。
宴罢瑶池,洗娥眉、已半雪。
九旬偷度,笑韶光一映。
仙翁日月,算与人间全别。
从今一岁,年年三月。

1 《传言玉女·众绿亭前》 宋代·吴潜

众绿亭前,都是郁葱佳气。
越姬吴媛,粲珠钿翠珥。
红消粉褪,几许粗桃凡李。
连珠宝炬,两行缇骑。
自笑衰翁,又行春锦绣里。
禁肴宫酝,记当年宣赐。
休嫌拖逗,且向画堂频醉。
从今开庆,万欢千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