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

汉张衡诗“何以报之青玉案”,调名取此。《中原音韵》注“双调”。《太和正音谱》注“高平调”。蒋氏《九宫谱目》入中吕引子。韩淲词有“苏公堤上西湖路”句,名《西湖路》。
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因取以为调名。六十七字,前后片各五仄韵。亦有第五句不用韵者。

青玉案(钦谱)简介

汉张衡诗“何以报之青玉案”,调名取此。《中原音韵》注“双调”。《太和正音谱》注“高平调”。蒋氏《九宫谱目》入中吕引子。韩淲词有“苏公堤上西湖路”句,名《西湖路》。

青玉案(钦谱) 格律一 双调六十七字,前后段各六句、五仄韵 贺铸

  淩波不过横塘路 但目送 芳尘去 锦瑟年华谁与度 月楼花院 绮窗朱户 惟有春知处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仄中仄读平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仄句中平中仄韵中仄平平仄韵

此调以贺词、苏词及毛词、史词为正体,若张炎词之叠韵,李弥逊、吴潜、胡铨词之添字,李清照词之句法小异,曹组词之句法小异又添字,毛词别首之摊破句法,赵长卿词之减字,赵词别首之句读参差,皆变体也。但诸词中,有前段第二句六字折腰,后段第二句或七字、或六字、或八字者。有前段第二句七字,后段第二句或七字、或八字者。有前段第二句六字不折腰,后段第二句或七字、或八字者。亦有前段第二句五字者。又有前后段第五句或押韵,或不押韵者。各以类列,庶不混淆。 此调后段第二句例作拗句,如欧阳修词“争似家山见桃李”,程垓词“别后谁吟倚楼句”,高观国词“入画遥山翠分黛”,吴文英词“不忍轻飞送残照”,南北宋人皆然。 又此调后段起句,宋词俱“仄平仄仄平平仄”,惟黄庭坚“烟中一线”词“别恨朝朝连暮暮”,“恨”字、上“暮”字俱仄声,“朝朝”二字俱平声。第二句,宋词俱“仄仄平平仄平仄”,惟曹冠“烟村茂樾”词“枝上莺歌如解劝”,“如”字平声,“解”字仄声。前后段第三句,宋词俱“仄仄平平平仄仄”,惟石孝友词“剪剪霜风落平野”、“别后知他为何也”,“落”字、“为”字俱仄声,“平”字、“何”字俱平声。此等句法,宋人间一为之,非定格也,若汇参入图,恐失此调本体,故但详注以备考證。谱内可平可仄悉校所采诸词。

青玉案(钦谱) 格律二 双调六十七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 苏轼

  三年枕上吴中路 谴黄耳 随君去 若到松江呼小渡 莫惊鸥鹭 四桥尽是 老子经行处 
  平平仄仄平平仄韵仄平仄读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平仄仄韵仄平平仄句仄平仄仄句仄仄平平仄韵

此与贺词同,惟前后段第五句各不押韵,宋元词如此填者甚多。

青玉案(钦谱) 格律三 双调六十八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 李弥逊

  杨花尽教难拘管 也解趁 飞红伴 骢马无情人渐远 沙平浅渡 雨湿孤村 何处长亭晚 
  平平仄仄平平仄韵仄仄仄读平平仄韵平仄平平平仄仄韵平平仄仄句仄仄平平句平仄平平仄韵

此即苏词体,惟后段第二句八字异。《松隐集》曹勋词二首正与此同,但曹词前后段第三句“趁得梅花先春到”、“正怕和风都开了”俱作拗句。 按此词前后段第五句第四字俱用平声,又与诸家异。

青玉案(钦谱) 格律四 双调六十六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 毛滂

  芙蕖花上濛濛雨 又冷落 池塘暮 何处风来摇碧户 卷帘凝望 淡烟疏柳 翡翠穿花去 
  平平平仄平平仄韵仄仄仄读平平仄韵平仄平平平仄仄韵仄平平仄句仄平平仄句仄仄平平仄韵

此词前后段第五句俱不用韵,与苏词同,惟后段第二句作六字折腰句法异。宋有吕渭老、王炎、沈端节诸词可校。 元顾德辉词亦填此体,惟换头句“红入花腮青入萼”,两“入”字俱仄声,“腮”字平声。

青玉案(钦谱) 格律五 双调六十六字,前后段各六句、五仄韵 史达祖

  蕙花老尽离骚句 绿染遍 江头树 日午酒消听骤雨 青榆钱小 碧苔钱古 难买东君住 
  仄平仄仄平平仄韵仄仄仄读平平仄韵仄仄仄平平仄仄韵平平平仄句仄平平仄韵平仄平平仄韵

此词前后段第五句用韵,与贺词同,惟后段第二句作六字折腰句法异。宋有黄公绍词可校。

青玉案(钦谱) 格律六 双调六十六字,前后段各六句,五仄韵、一叠韵 张炎

  万红梅里幽深处 甚杖屦 来何暮 草带湘香穿水树 尘留不住 云留却住 壶内藏今古 
  仄平平仄平平仄韵仄仄仄读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平仄仄韵平平仄仄韵平平仄仄叠平仄平平仄韵

此与史词同,惟前后段第四句多押一韵,第五句用叠韵异。

青玉案(钦谱) 格律七 双调六十八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 吴潜

  人生南北如歧路 惆怅方回断肠句 四野碧云秋日暮 苇汀芦岸 落霞残照 时有鸥来去 
  平平平仄平平仄韵平仄平平仄平仄韵仄仄仄平平仄仄韵仄平平仄句仄平平仄句平仄平平仄韵

此即苏词体,惟前段第二句亦作七字异。 按张矩词前段第二句“秋在黄花羞涩处”正与此同,但“羞”字平声,“涩”字仄声。

青玉案(钦谱) 格律八 双调六十九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 胡铨

  宜霜开尽秋光老 感动节物愁多少 尘世难逢开口笑 满林风雨 一江烟水 飒爽惊吹帽 
  平平平仄平平仄韵仄仄仄仄平平仄韵平仄平平平仄仄韵仄平平仄句仄平平仄句仄仄平平仄韵

此亦苏词体,惟前段第二句七字,后段第二句八字异。

青玉案(钦谱) 格律九 双调六十七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 李清照

  征鞍不见邯郸路 莫便匆匆归去 秋风萧条何以度 明窗小酌 暗灯清话 最好流连处 
  平平仄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平仄韵平平平平平仄仄韵平平仄仄句仄平平仄句仄仄平平仄韵

此即苏词体,惟前段第二句六字不折腰异。

青玉案(钦谱) 格律十 双调六十八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 曹组

  碧山锦树明秋霁 路转陡疑无地 忽有人家临曲水 竹篱茅舍 酒旗沙岸 一簇渔樵市 
  仄平仄仄平平仄韵仄仄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平仄仄韵仄平平仄句仄平平仄句仄仄平平仄韵

此与李清照词同,惟后段第二句八字异。 按曹词别首前段第二句“在家纵贫亦好”,后段第二句“正思乡、惊时梦初觉”,正与此同。

青玉案(钦谱) 格律十一 双调六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五仄韵 毛滂

  今宵月好来同看 月未落 人还散 把手留连帘儿畔 含羞和恨转娇盼 任花映 春风面 
  平平仄仄平平仄韵仄仄仄读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平平仄韵平平平仄仄平仄韵仄平仄读平平仄韵

此词前段第二句六字,后段第二句八字,与李弥逊词同,惟前后段第四、五句减一字作七字一句,两结添一字俱作六字句异。 又按前后段第三句第六字用平声,俱作拗体。所谓宋人间一为之,原非定格也,至第四句前后平仄亦不同,惜无别首可校。

青玉案(钦谱) 格律十二 双调六十六字,前后段各六句、五仄韵 赵长卿

  恍如辽鹤归华表 阅尽人间巧 天乞一堂山对绕 微波不动 岸巾时照 照见星星好 
  仄平平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仄韵平仄仄平平仄仄韵平平仄仄句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仄韵

此即贺词体,惟前段第二句五字异。 按赵词别首前段第一、二句“结堂雄占云烟表。万象争呈巧”,正与此同。

青玉案(钦谱) 格律十三 双调六十八字,前段五句四仄韵,后段六句四仄韵 赵长卿

  梅黄又见纤纤雨 客里情怀两眉聚 何处烟村啼杜宇 劝人归去早思家 转听得 声声苦 
  平平仄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仄平仄韵平仄平平平仄仄韵仄平平仄仄平平句仄仄仄读平平仄韵

此词前后段第一、二、三句与吴潜词同,前结两句与毛滂“今宵月好”词同,但少押一韵。后结三句仍照苏词体填,句读参差,亦变调也,采以备体。 按后段第二句不作拗体,亦与诸家异。

青玉案(龙谱)简介

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因取以为调名。六十七字,前后片各五仄韵。亦有第五句不用韵者。

青玉案(龙谱) 格律一 定格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 但目送 芳尘去 锦瑟年华谁与度 月桥花院 琐窗朱户 只有春知处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仄中仄读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平仄仄韵中平平仄句中平中仄韵中仄平平仄韵

青玉案词牌名古诗词(181首)

1 《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 宋代·苏轼

三年枕上吴中路。
遣黄耳、随君去。
若到松江呼小渡。
莫惊鸥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
辋川图上看春暮。
常记高人右丞句。
作个归期天已许。
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写景思归

1 《青玉案(用贺方回韵,有所祷而作)》 宋代·李之仪

小篷又泛曾行路。
这身世、如何去。
去了还来知几度。
多情山色,有情江水,笑我归无处。
夕阳杳杳还催暮。
练净空吟谢郎句。
试祷波神应见许。
帆开风转,事谐心遂,直到明年雨。

1 《青玉案(至宜州次韵上酬七兄)》 宋代·黄庭坚

烟中一线来时路。
极目送、归鸿去。
第四阳关云不度。
山胡新啭,子规言语。
正在人愁处。
忧能损性休朝暮。
忆我当年醉时句。
旧诗云:“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
”渡水穿云心已许。
暮年光景,小轩南浦。
同卷西山雨。

1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宋代·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版本一)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版本二)

宋词三百首婉约春天写景爱情相思

1 《青玉案(同前)》 宋代·晁补之

十年不向都门道。
信匹马、羞重到。
玉府骖鸾犹年少。
宫花头上,御炉烟底,常日朝回早。
霞觞翻手群仙笑。
恨尘士人间易春老。
白发愁占彤庭杳。
红墙天阻,碧濠烟锁,细雨迷芳草。

1 《青玉案》 宋代·晁补之

三年宋玉墙东畔。
怪相见、常低面。
一曲文君芳心乱。
匆匆依旧吹散,月淡梨花馆。
秋娘苦妒浮金盏。
漏些子堪猜是娇盼。
归去相思肠应断。
五更无寐,一怀好事,依旧蓝桥远。

1 《青玉案(伤娉娉)》 宋代·晁补之

彩云易散琉璃脆。
念往事、心将碎。
只合人间十三岁。
百花开尽,丁香独自。
结恨春风里。
小园幽槛经行地。
恨春草佳名谩抛弃。
簇蝶罗裙休将施,香残烛烬,微风触幔,仿佛娇颦是。

1 《青玉案》 宋代·周邦彦

良夜灯光簇如豆。
占好事、今宵有。
酒罢歌阑人散后。
琵琶轻放,语声低颤,灭烛来相就。
玉体偎人情何厚。
轻惜轻怜转唧口留。
雨散云收眉儿皱。
只愁彰露,那人知后。
把我来僝僽。

1 《青玉案》 宋代·周邦彦

良夜灯光簇如豆。
占好事、今宵有。
酒罢歌阑人散后。
琵琶轻放,语声低颤,灭烛来相就。
玉体偎人情何厚。
轻惜轻怜转唧口留。
雨散云收眉儿皱。
只愁彰露,那人知后。
把我来僝僽。

宋词三百首宋词精选女子生活抒情

1 《青玉案》 宋代·陈瓘

碧空黯淡同云绕。
渐枕上、风声峭。
明透纱窗天欲晓。
珠帘才卷,美人惊报,一夜青山老。
使君留客金尊倒。
正千里琼瑶未经扫。
欺压梅花春信早。
十分农事,满城和气,管取明年好。

1 《青玉案》 宋代·谢逸

芦花飘雪迷洲渚。
送秋水、连天去。
一叶小舟横别浦。
数声鸿雁,两行鸥鹭。
天淡潇湘暮。
蓬窗醉梦惊箫鼓。
回首青楼在何处。
柳岸风轻吹残暑。
菊开青蕊,叶飞红树。
江上潇潇雨。

1 《青玉案(新凉)》 宋代·毛滂

芙蕖花上濛濛雨。
又冷落、池塘暮。
何处风来摇碧户。
卷帘凝望,淡烟疏柳,翡翠穿花去。
玉京人去无由驻。
恁独坐、凭阑处。
试问绿窗秋到否。
可人今夜,新凉一枕,无计相分付。

1 《青玉案(竹间戏作)》 宋代·毛滂

玉婴初有排云分。
向晚色、娟娟静。
秋入风枝清不尽。
月和粉露,徘徊孤映,独夜扶疏影。
子猷风调全相称。
是彼此、无凡韵。
玉勒前头花柳近。
水边石上,冷依烟雨,时有幽人问。

1 《青玉案(戏赠醉妓)》 宋代·毛滂

玉人为我殷勤醉。
向醉里、添姿媚。
偏著冠儿钗欲坠。
桃花气暖,露浓烟重,不自禁春意。
绿榆阴下东行水。
渐渐近、凄凉地。
明月侵床愁不睡。
眉儿吃皱,为谁无语,阁住阳关泪。

1 《青玉案》 宋代·毛滂

今宵月好来同看。
月未落、人还散。
把手留连帘儿畔。
含羞和恨转娇盼。
恁花映春风面。
相思不用宽金钏。
也不用、多情似玉燕。
问取婵娟学长远。
不必清光夜夜见。
但莫负、团圆愿。

1 《青玉案》 宋代·刘一止

小山遮断蓝桥路。
恨短梦、难飞去。
长记修眉萦曲度。
约花开槛,映风招袖,总是怜渠处。
追欢我已伤迟暮。
犹有多情旧时句。
极目高楼千尺许。
竹枝三唱,为君凄断,东日西边雨。

宋词精选写人

1 《青玉案》 宋代·刘一止

马头双鹊飞来喜。
惜凝望、音书至。
一掬离怀千万事。
绿窗深夜,短笺封就,应也寻人寄。
春风鬓畔疏梅蕊。
映妆艳、清如洗。
苦恨眼边常忆记。
楚宫行路,倚桥攀驿,供尽梅花泪。

1 《青玉案》 宋代·曹组

田园有计归须早。
在家纵贫亦好。
南来北去何日了。
光阴送尽,可怜青鬓,暗逐流年老。
寂寥孤馆残灯照。
乡思惊时梦初觉。
落月苍苍关河晓。
一声鸡唱,马嘶人起,又上长安道。

1 《青玉案(坐上和赵智夫瑞香)》 宋代·朱敦儒

芝房并蒂空称瑞。
几曾见、香旎旎。
也不论兰休比蕙。
王孙高韵,说得的当,不减唐诸李。
今朝影落琼杯里。
共才子佳人斗高致。
莫道衰翁都无意。
为他丰韵,为他情味,锁得真个醉。

初中文言文寓理故事

1 《青玉案(凌歊台怀姑溪老人李端叔)》 宋代·周紫芝

青鞋忍踏江沙路。
恨人已、骑鲸去。
笔底骅骝谁与度。
西州重到,可怜不见,华屋生存处。
秋江渺渺高台暮。
满壁栖鸦醉时句。
飞上金鸾人漫许。
清歌低唱,小蛮犹在,空湿梨花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