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碧鸡漫志》云大石调,又转入道调宫,又转入高宫大石调。姜夔词注“双调”。元高拭词注“大石调,又大吕调”。苏轼“赤壁怀古”词有“大江东去,一樽还酹江月”句,因名《大江东去》,又名《酹江月》,又名《赤壁词》,又名《酹月》。曾觌词名《壶中天慢》。戴复古词有“大江西上”句,名《大江西上曲》。姚述尧词有“太平无事,欢娱时节”句,名《太平欢》。韩淲词有“年年眉寿,坐对南枝”句,名《寿南枝》,又名《古梅曲》。姜夔词名《湘月》,自注“即《念奴娇》,鬲指声。”张辑词有“柳花淮甸春冷”句,名《淮甸春》。米友仁词名《白雪词》。张翥词名《百字令》,又名《百字谣》。丘长春词名《无俗念》。游文仲词名《千秋岁》。《翰墨全书》词名《庆长春》,又名《杏花天》。 此调有平韵、仄韵二体,凡句读参差、大同小异者,谱内各以类列。
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壶中天》、《湘月》。元稹《连昌宫词》自注:“念奴,天宝中名倡,善歌。每岁楼下酺宴,累日之后,万众喧隘,严安之、韦黄裳辈辟易不能禁,众乐为之罢奏。玄宗遣高力士大呼于楼上曰:‘欲遣念奴唱歌,邠二十五郎吹小管逐,看人能听否?’未尝不悄然奉诏。”(见《元氏长庆集》卷二十四)王灼《碧鸡漫志》卷五又引《开元天宝遗事》:“念奴每执板当席,声出朝霞之上。”曲名本此。宋曲入“大石调”,复转入“道调宫”,又转入“高宫大石调”。此调音节高抗,英雄豪杰之士多喜用之。俞文豹《吹剑录》称:“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亦其音节有然也。兹以《东坡乐府》为准,“凭高远眺”一阕为定格,“大江东去”为变格。一百字,前后片各四仄韵。其用以抒写豪壮感情者,宜用入声韵部。另有平韵一格,附著于后。

念奴娇(钦谱)简介

《碧鸡漫志》云大石调,又转入道调宫,又转入高宫大石调。姜夔词注“双调”。元高拭词注“大石调,又大吕调”。苏轼“赤壁怀古”词有“大江东去,一樽还酹江月”句,因名《大江东去》,又名《酹江月》,又名《赤壁词》,又名《酹月》。曾觌词名《壶中天慢》。戴复古词有“大江西上”句,名《大江西上曲》。姚述尧词有“太平无事,欢娱时节”句,名《太平欢》。韩淲词有“年年眉寿,坐对南枝”句,名《寿南枝》,又名《古梅曲》。姜夔词名《湘月》,自注“即《念奴娇》,鬲指声。”张辑词有“柳花淮甸春冷”句,名《淮甸春》。米友仁词名《白雪词》。张翥词名《百字令》,又名《百字谣》。丘长春词名《无俗念》。游文仲词名《千秋岁》。《翰墨全书》词名《庆长春》,又名《杏花天》。 此调有平韵、仄韵二体,凡句读参差、大同小异者,谱内各以类列。

念奴娇(钦谱) 格律一 双调一百字,前后段各十句、四仄韵 苏轼

  凭空眺远 见长空万里 云无留迹 桂魄飞来光射处 冷浸一天秋碧 玉宇琼楼 乘鸾来去 
  中平中仄句仄中平中仄句中中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句中仄中平平仄韵中仄平平句中平中仄句

此调仄韵词以此词为正体,若苏词别首“大江东去”词、姜夔“五湖旧约”词句读参差,姜夔“闹红一舸”词、张炎“行行且止”词多押一韵,张炎“长流万里”词多押两韵,及张辑、赵长卿词之添字,皆变体也。 此词前段第二句五字,后段第二句四字,第八句五字,前后段第四句皆七字,宋元人多如此填。 按辛弃疾词前段第二、三句“问阿谁堪比,太真颜色”,“阿”字、“太”字俱仄声。张元干词第六句“荷芰波生”,“荷”字平声。赵师侠词后段第四句“回首重城天样远”,“回”字平声。第五句“独拥閒衾辗转”,“独”字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馀参所采仄韵诸词。若沈公述词前段第五句“难托春心脉脉”,上“脉”字入声。黄庭坚词第八句“驾此一轮玉”,“一”字入声。赵师侠词第九句“蜂閒蝶怨”,“蝶”字入声。赵长卿词后段起句“竹外孤袅一枝”,“一”字入声。赵师侠词第五句“只管声声历历”,上“历”字入声。第九句“愁遮不断”,“不”字入声。张词第十句“翠楼空锁十二”,“十”字入声。及谱内所采张炎词前段第三句“平分一水”,“一”字入声。姜词前结“画桡不点清镜”,后结“旧家乐事谁省”,“不”字、“乐”字俱入声。此俱以入作平,故不注可仄。 又本词前结中上“历”字,亦是以入替平,填者勿混用上、去声字。

念奴娇(钦谱) 格律二 双调一百字,前段九句四仄韵,后段十句四仄韵 苏轼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仄平平仄句仄平仄读平仄平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句平仄仄读平仄平平仄仄韵仄仄平平句平平仄仄句

此词前段第二句三字,第三句六字,后段第二句五字,第三句四字,前后段第四句俱四字,第五句俱九字,与前词异。宋元人如此填者甚少,故以前词作谱。 《容斋随笔》载此词云:“大江东去,浪声沈、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孙吴赤壁。乱石崩云,惊涛掠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处、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是、笑我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词综》云:“他本‘浪声沈’作‘浪淘尽’,与调未协。‘孙吴’作‘周郎’,犯下‘公瑾’。‘崩云’作‘穿空’,‘掠岸’作‘拍岸’,又‘多情应是、笑我生华发’作‘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益非。而‘小乔初嫁’宜绝句,以‘了’字属下句乃合。” 按《容斋》洪迈,南渡词家,去苏轼不远,又本黄鲁直手书,必非讹托。《词综》所论,最为谛当,但此词传诵已久,采之以备一体。

念奴娇(钦谱) 格律三 双调一百字,前后段各十句、四仄韵 姜夔

  五湖旧约 问经年底事 长负清景 暝入西山 渐唤我 一叶夷犹乘兴 倦网都收 归禽时度 
  仄平仄仄句仄平平仄仄句平仄平仄韵仄仄平平句仄仄仄读仄仄平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句平平平仄句

此与“凭空眺远”词同,惟前后段第四句四字,第五句九字异。 按此词第四、五句句读,即“大江东去”词体。因姜夔自注“《念奴娇》之鬲指声,转入双调。”采以备体。

念奴娇(钦谱) 格律四 双调一百字,前段十句四仄韵,后段十一句五仄韵 姜夔

  闹红一舸 记来时 尝与鸳鸯为侣 三十六陂人未到 水佩风裳无数 翠叶吹凉 玉容消酒 
  仄平仄仄句仄平平句平仄平平平仄韵平仄仄平平仄仄句仄仄平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句仄平平仄句

此亦与“凭空眺远”词同,惟前段第二、三句仍照“大江东去”词体,及换头句押短韵异。 按刘克庄“老夫白首”词后段起句“尝试。铨次群芳,梅花差可,伯仲之间耳”正与此同。

念奴娇(钦谱) 格律五 双调一百字,前段九句五仄韵,后段十句四仄韵 张炎

  行行且止 把乾坤 收入篷窗深里 星散白鸥三四点 数笔横塘秋意 岸嘴冲波 篱根受月 
  平平仄仄韵仄平平读平仄平平平仄韵平仄仄平平仄仄句仄仄平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句平平仄仄句

此亦与“凭空眺远”词同,惟前段起句即用韵异。 按刘儗词“西风何事。为行人、扫荡襟烦如洗。”黄机词“春愁几许。似春云霭霭,连空无数。”方岳词“花风初逗。喜边亭依旧,春閒营柳。”俱与此同。

念奴娇(钦谱) 格律六 双调一百字,前段十句五仄韵,后段十一句五仄韵 张炎

  长流万里 与沈沈沧海 平分一水 孤白争流蟾不没 影落潜蛟腾起 莹玉悬秋 绿房迎晓 
  平平仄仄韵仄平平平仄句平平仄仄韵平仄平平平仄仄句仄仄平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句仄平平仄句

此亦与“凭空眺远”词同,惟前段起句用韵,后段起句藏短韵异。

念奴娇(钦谱) 格律七 双调一百一字,前后段各十句、四仄韵 张辑

  嫩凉生晓 怪得今朝 湖上秋风无迹 古寺桂香山色外 肠断幽丛金碧 骤雨俄来 苍烟不见 
  仄平平仄句仄仄平平句平仄平平平仄韵仄仄仄平平仄仄句平仄平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句平平仄仄句

此亦与“凭空眺远”词,惟前段第二句添一衬字异。

念奴娇(钦谱) 格律八 双调一百二字,前后段各十句、四仄韵 赵长卿

  银蟾光满 弄馀辉 冷浸江梅无力 缓引柔条浮素蕊 横在閒窗虚壁 染纸挥毫 粉涂墨晕 
  平平平仄句仄平平读仄仄平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平仄平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句仄平仄仄句

此亦与“凭空眺远”词同,惟前段结句添二衬字作四字两句异。

念奴娇(钦谱) 格律九 双调一百字,前后段各十句、四平韵 陈允平

  汉江露冷 是谁将瑶瑟 弹向云中 一曲清泠声渐杳 月高人在珠宫 晕额黄轻 涂腮粉艳 
  中平中仄句仄平平平仄句中中平平韵中仄平平平仄仄句中中平仄平平韵中仄平平句中平中仄句

此调平韵词以此词为正体,若张词、叶词之句读参差,又换头句押韵,曹词之前后段第六句押韵,皆变体也。 此词有陈词、叶词别首可校。按陈词别首前段第三句“荻絮初残”,“荻”字仄声。第七句“水融沙甃”,“水”字仄声。第九句“风灯渐暗”,“渐”字仄声。叶词别首“酒阑歌罢”,“酒”字仄声。后段第四句“閒踏轻澌来荐菊”,“閒”字平声。第五句“半潭新涨微澜”,“半”字仄声。第六、七句“红叶无情,黄花有恨”,“红”字平声,“有”字仄声。第九句“归心如醉”,“归”字平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馀参所采三词。

念奴娇(钦谱) 格律十 双调一百字,前后段各十句、四平韵 张元干

  吴淞初冷 记垂虹南望 残日西沈 秋入青冥三万顷 蟾影吞尽湖阴 玉斧为谁 冰轮如许 
  平平平仄句仄平平平仄句平仄平平韵平仄平平平仄仄句平仄平仄平平韵仄仄平平句平平平仄句

此与陈词同,惟后段第二句五字,第三句四字异。

念奴娇(钦谱) 格律十一 双调一百字,前段十句四平韵,后段十句五平韵 叶梦得

  故山渐近 念渊明归意 萧然谁论 归去来兮 秋已老 松菊三径犹存 稚子欢迎 飘飘风袂 
  仄平仄仄句仄平平平仄句平平平平韵平仄平平句平仄仄读平仄平仄平平韵仄仄平平句平平平仄句

此亦与陈词同,惟后段第二句五字,第三句四字,又前后段第四句四字,第五句九字,换头句押韵异。

念奴娇(钦谱) 格律十二 双调一百字,前段九句五平韵,后段十句六平韵 曹勋

  半阴未雨 洞房深 门掩清润芳晨 古鼎金炉 烟细细 飞起一缕轻云 罗绮娇春 争拢翠袖 
  仄平仄仄句仄平平读平仄平仄平平韵仄仄平平句平仄仄读平仄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句

此亦与陈词同,惟前段第二、三句作九字一句,前后段第四句四字,第五句九字,又前后段第六句及换头句俱押韵异。

念奴娇(龙谱)简介

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壶中天》、《湘月》。元稹《连昌宫词》自注:“念奴,天宝中名倡,善歌。每岁楼下酺宴,累日之后,万众喧隘,严安之、韦黄裳辈辟易不能禁,众乐为之罢奏。玄宗遣高力士大呼于楼上曰:‘欲遣念奴唱歌,邠二十五郎吹小管逐,看人能听否?’未尝不悄然奉诏。”(见《元氏长庆集》卷二十四)王灼《碧鸡漫志》卷五又引《开元天宝遗事》:“念奴每执板当席,声出朝霞之上。”曲名本此。宋曲入“大石调”,复转入“道调宫”,又转入“高宫大石调”。此调音节高抗,英雄豪杰之士多喜用之。俞文豹《吹剑录》称:“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亦其音节有然也。兹以《东坡乐府》为准,“凭高远眺”一阕为定格,“大江东去”为变格。一百字,前后片各四仄韵。其用以抒写豪壮感情者,宜用入声韵部。另有平韵一格,附著于后。

念奴娇(龙谱) 格律一 定格 苏轼

  凭高眺远 见长空万里 云无留迹 桂魄飞来光射处 冷浸一天秋碧 玉宇琼楼 乘鸾来去 
  中平中仄句仄平中中仄句中平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句中仄中平平仄韵中仄平平句中平中仄句

念奴娇(龙谱) 格律二 变格一 苏轼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 惊涛裂岸 
  仄平平仄句仄平仄读平仄平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句平仄仄读平仄平平仄仄韵仄仄平平句平平仄仄句

念奴娇(龙谱) 格律三 平韵格 叶梦得

  洞庭波冷 望冰轮初转 沧海沉沉 万顷孤光云阵卷 长笛吹破层阴 汹涌三江 银涛无际 
  仄平平仄句仄平平平仄句平仄平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平仄平仄平平韵仄仄平平句平平平仄句

念奴娇词牌名古诗词(574首)

1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代·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樯橹 一作:强虏)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人生 一作:人间;尊 通:樽)

宋词三百首豪放长江咏史怀古抒怀怀才不遇人生

1 《念奴娇·中秋》 宋代·苏轼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
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
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
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
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
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中秋节月亮想象向往

1 《念奴娇·断虹霁雨》 宋代·黄庭坚

八月十七日,同诸生步自永安城楼,过张宽夫园待月。
偶有名酒,因以金荷酌众客。
客有孙彦立,善吹笛。
援笔作乐府长短句,文不加点。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
寒光零乱,为谁偏照醽醁?
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
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
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
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

宋词三百首豪迈写雨写景抒怀

1 《念奴娇》 宋代·秦观

千门明月,天如水,正是人间佳节。
开尽小梅春气透,花烛家家罗列。
来往绮罗,喧阗箫鼓,达旦何曾歇。
少年当此,风光真是殊绝。
遥想二十年前,此时此夜,共绾同心结。
窗外冰轮依旧在,玉貌已成长别。
旧著罗衣,不堪触目,洒泪都成血。
细思往事,只添镜里华发。

1 《念奴娇(赤壁舟中咏雪)》 宋代·秦观

中流鼓楫,浪花舞,正见江天飞雪。
远水长空连一色,使我吟怀逸发。
寒峭千峰,光摇万象,四野人踪灭。
孤舟垂钓,渔蓑真个清绝。
遥想溪上风流,悠然乘兴,独棹山阴月。
争似楚江帆影净,一曲浩歌空阔。
禁体词成,过眉酒热,把唾壶敲缺。
冯夷惊道,城翁无比赤壁。

1 《念奴娇》 宋代·秦观

画桥东过,朱门下,一水闲萦花草,独驾一舟千里去,心与长天共渺。
乍暖扶春,轻寒弄晓,是处人踪少。
黯然望极,酒旗茅屋斜嬝。
少年无限风流,有谁念我,此际情难表。
遥想蓝桥何日到,暗把心期自祷。
柳陌轻E97C,沙汀残雪,一路风烟好。
携壶自饮,闲听山畔啼鸟。

1 《念奴娇》 宋代·秦观

朝来佳气,郁葱葱,报道悬弧良节。
绿水朱华秋色嫩,景比蓬莱更别。
万缕银须,一枝铁杖,信是人中杰。
此翁八十,怪来精彩殊绝。
闻道久种阴功,杏林橘井,此辈都休说。
一点心通南极老,锡与长生仙牒。
乱舞斑衣,齐倾寿酒,满座笙歌咽。
年年今日,华堂醉倒明月。

追忆思乡伤怀感慨

1 《念奴娇(咏柳)》 宋代·秦观

纤腰袅袅,东风里、逞尽娉婷态度。
应是青皇偏著意,尽把韶华付与。
月榭花台,珠帘画槛,几处堆金缕。
不胜风韵,陌头又过朝雨。
闻说灞水桥边,年年春暮,满地飘香絮。
掩映夕阳千万树,不道离情正苦。
上苑风和,琐窗昼静,调弄娇莺语。
伤春人瘦,倚阑半饷延伫。

1 《念奴娇(过小孤山)》 宋代·秦观

长江滚滚,东流去,激浪飞珠溅雪。
独见一峰青崒C86F,当住中流万折。
应是天公,恐他澜倒,特向江心设。
屹然今古,舟郎指点争说。
岸边无数青山,萦回紫翠,掩映云千叠。
都让洪涛恣汹涌,却把此峰孤绝。
薄暮烟扉,高空日焕,谙历阴晴彻。
行人过此,为君几度击楫。

宋词三百首宋词精选婉约怀念歌女

1 《念奴娇》 宋代·秦观

满天风雪,向行人、做出征途模样。
回首家山才咫尺,便有许多离况。
少岁交游,当时风景,喜得重相傍。
一樽谈旧,骊驹门外休唱。
自笑二十年来,扁舟来往,惭愧湖头浪。
献策彤庭身渐老,惟有丹心增壮。
玉洞花光,金城柳眼,何用生凄怆。
为君起舞,惊看豪气千丈。

1 《念奴娇》 宋代·秦观

夜凉湖上,酌芳尊,对此一轮皓月。
岁月匆匆人老大,又近中秋时节。
夜气泬,湖光旷邈。
风舞萧萧叶。
水天一色,坐来肌骨清彻。
自念尘满征衫,无人为浣,洒泪今成血。
玉兔银蟾休道远,不识愁人情切。
绣帐香销,画屏烛冷,此意凭谁说。
天青海碧,枉教望断瑶阙。

1 《念奴娇(大石)》 宋代·周邦彦

醉魂乍醒,听一声啼鸟,幽斋岑寂。
淡日朦胧初破晓,满眼娇晴天色。
最惜香梅,凌寒偷绽,漏泄春消息。
池塘芳草,又还淑景催逼。
因念旧日芳菲,桃花永巷,恰似初相识。
荏苒时光,因惯却、觅雨寻云踪迹。
奈有离拆,瑶台月下,回首频思忆。
重愁叠恨,万般都在胸臆。

1 《念奴娇(大石)》 宋代·周邦彦

醉魂乍醒,听一声啼鸟,幽斋岑寂。
淡日朦胧初破晓,满眼娇晴天色。
最惜香梅,凌寒偷绽,漏泄春消息。
池塘芳草,又还淑景催逼。
因念旧日芳菲,桃花永巷,恰似初相识。
荏苒时光,因惯却、觅雨寻云踪迹。
奈有离拆,瑶台月下,回首频思忆。
重愁叠恨,万般都在胸臆。

1 《念奴娇》 宋代·曾纡

片帆暮落,正前村梅蕊,愁人如雪。
东陌西溪长记得,疏影横斜时节。
六出冰姿,玉人微步,笑里轻轻折。
兰房沈醉,暗香曾共私窃。
回头万水千山,一枝重见处,离肠千结。
料想临鸾消瘦损,时把啼红偷浥。
怎得伊来,许多幽恨,共捻青梢说。
如今千里,断魂空对明月。

纪行写景抒怀

1 《念奴娇》 宋代·曾纡

江城春晚,正海棠临水,嫣然幽独。
秀色天姿真富贵,何必金盘华屋。
月下无人,雨中有泪,绝艳仍清淑。
丰肌得酒,嫩红微透轻縠。
晓日雾霭林深,佳人春睡思,朦胧初足。
笑出疏篱,端可厌,桃李漫山粗俗。
衔子飞来,鸿鹄何在,千里移西蜀。
明朝酒醒,乱红那忍轻触。

1 《念奴娇》 宋代·徐俯

素光练静,照青山隐隐,修眉横绿。
鳷鹊楼高天似水,碧瓦寒生银粟。
万丈辉光,奔云涌雾,飞过卢鸿屋。
更无尘翳,皓然冷浸梧竹。
因念鹤发仙翁,当时曾共赏,紫岩飞瀑。
对影三人聊痛饮,一洗闲愁千斛。
斗转参移,翻然归去,万里骑黄鹄。
一川霜晓,叫云吹断横玉。

1 《念奴娇(南归渡扬子作,杂用渊明语)》 宋代·叶梦得

故山渐近,念渊明归意,翛然谁论。
归去来兮秋已老,松菊三径犹存。
稚子欢迎,飘飘风袂,依约旧衡门。
琴书萧散,更欣有酒盈尊。
惆怅萍梗无根,天涯行已遍,空负田园。
去矣何之窗户小,容膝聊倚南轩。
倦鸟知还,晚云遥映,山气欲黄昏。
此还真意,故应欲辨忘言。

古诗三百首纪游写景热爱

1 《念奴娇(中秋宴客,有怀壬午岁吴江长桥)》 宋代·叶梦得

洞庭波冷,望冰轮初转,沧海沈沈。
万顷孤光云阵卷,长笛吹破层阴。
汹涌三江,银涛无际,遥带五湖深。
酒阑歌罢,至今鼍怒龙吟。
回首江海平生,漂流容易散,佳期难寻。
缥缈高城风露爽,独倚危槛重临。
醉倒清尊,姮娥应笑,犹有向来心。
广寒宫殿,为予聊借琼林。

宋词三百首爱情婉约

1 《念奴娇》 宋代·叶梦得

云峰横起,障吴关三面,真成尤物。
倒卷回潮目尽处,秋水黏天无壁。
绿鬓人归,如今虽在,空有千茎雪。
追寻如梦,漫余诗句犹杰。
闻道尊酒登临,孙郎终古恨,长歌时发。
万里云屯瓜步晚,落日旌旗明灭。
鼓吹风高,画船遥想,一笑吞穷发。
当时曾照,更谁重问山月。

1 《念奴娇(符昌研写寄朱胡梅词,酬唱语皆不凡,因次其韵)》 宋代·李光

榕林叶暗,见一枝独放,霜华争白。
写我精神惟赖有,潇洒西湖词客。
玉骨清羸,冰容冷落,似恨关山隔。
蛮烟侵妒,未应减动肌雪。
幽梦时绕芳枝,夜寒谁见我,身为蝴蝶。
抱蕊窥丛惊睡觉,窗影横斜和月。
谢馆池边,松风亭下,忍使香消歇。
多情饶恨,算应天解磨折。
(松风亭见东坡梅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