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唐教坊曲名。
唐教坊曲。刘禹锡、白居易并作七言绝句体,五代时起始流行长短句双调小令,又名《卖花声》。五十四字,前后片各四平韵,多作激越凄壮之音。《乐章集》名《浪淘沙令》,入“歇指调”,前后片首句各少一字。复就本宫调演为长调慢曲,共一百三十四字,分三段,第一、二段各四仄韵,第三段两仄韵,定用入声韵(唐宋人词,凡同一曲调,原用平声韵者,如改仄韵,例用入声,原用入声韵者,亦常改作平韵)。《清真集》入“商调”,韵位转密,句豆亦与《乐章集》多有不同,共一百三十三字,第一段六仄韵,第二、三段各五仄韵,并叶入声韵。
浪淘沙(钦谱)简介
唐教坊曲名。
浪淘沙(钦谱) 格律一 单调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韵 皇甫松
蛮歌豆蔻北人愁 蒲雨杉风野艇秋 浪起鵁鶄眠不得 寒沙细细入江流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此与宋人《浪淘沙令》、《浪淘沙慢》不同,盖宋人借旧曲名,另倚新腔。此七言绝句也。
按《浪淘沙》词创自刘、白,刘词九首与此同,惟白词六首皆拗体耳。
浪淘沙(龙谱)简介
唐教坊曲。刘禹锡、白居易并作七言绝句体,五代时起始流行长短句双调小令,又名《卖花声》。五十四字,前后片各四平韵,多作激越凄壮之音。《乐章集》名《浪淘沙令》,入“歇指调”,前后片首句各少一字。复就本宫调演为长调慢曲,共一百三十四字,分三段,第一、二段各四仄韵,第三段两仄韵,定用入声韵(唐宋人词,凡同一曲调,原用平声韵者,如改仄韵,例用入声,原用入声韵者,亦常改作平韵)。《清真集》入“商调”,韵位转密,句豆亦与《乐章集》多有不同,共一百三十三字,第一段六仄韵,第二、三段各五仄韵,并叶入声韵。
浪淘沙(龙谱) 格律一 格一(七言绝句式,仄起) 刘禹锡
日照澄州江雾开 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引 尽是沙中浪底来
中仄平平中仄平韵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平中仄中平仄句中仄平平仄仄平韵
此用仄起式。亦有用平起者,与七绝平起式全同。
浪淘沙(龙谱) 格律二 格一(七言绝句式,平起) 皇甫松
滩头细草接疏林 浪恶罾船半欲沉 宿鹭眼鸥非旧浦 去年沙觜是江心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平韵中仄中平平仄仄句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搜韵君按:依格一(七言绝句式,仄起)附注,引原书例词,补该词格。
浪淘沙词牌名古诗词(307首)
1
《浪淘沙》 宋代·赵长卿
帘卷露花容。
几度相逢。
他知我意欲相通。
偏奈天教多阻间,积恨何穷。
云雨杳无踪。
愁怕东风。
时闻语笑恣欢浓。
惟有俺咱真分浅,往事成空。
1
《浪淘沙》 宋代·赵长卿
窈窕绣帏深。
窈窕娉婷。
梅花初度晚妆新。
那更娇痴年纪小,冰雪精神。
举措忒轻盈。
歌彻新声。
柔肠魂断不堪听。
但恐巫山留不住,飞作行云。
1
《浪淘沙》 宋代·赵长卿
绿树转鸣禽。
已是春深。
杨花庭院日阴阴。
帘外飞来双语燕,不寄归音。
旧事懒追寻。
空惹芳心。
天涯消息远沈沈。
记得年时中酒后,直至而今。
1
《浪淘沙令(菊)》 宋代·王炎
秋色满东篱。
露滴风吹。
凭谁折取泛芳卮。
长是年年重九日,苦恨开迟。
因记得当时。
共捻纤枝。
而今寂寞凤孤飞。
不似旧来心绪好,惟有花知。
1
《浪淘沙(送子似)》 宋代·辛弃疾
金玉旧情怀。
风月追陪。
扁舟千里兴佳哉。
不似子猷行半路,却棹船回。
来岁菊花开。
记我清杯。
西风雁过真山台。
把似倩他书不到,好与同来。
1
《浪淘沙》 宋代·程垓
山尽雨溪头。
水合天浮。
行人莫赋大江愁。
且是芙蓉城下水,还送归舟。
鱼雁两悠悠。
烟断云收。
谁教此水却西流。
载我相思千点泪,还与青楼。
1
《浪淘沙》 宋代·程垓
才合又轻离。
心事多违。
小窗灯影记亲移。
可奈酒酣花困处,不省人归。
山翠又如眉。
肠断幽期。
相思有梦阿谁知。
莫遣重来风絮乱,不似当时。
1
《浪淘沙》 宋代·程垓
老去懒寻花。
独自生涯。
几枝疏影浸窗纱。
昨夜月来人不睡,看尽横斜。
门外欲啼鸦。
香意凌霞。
从渠千树绕人家。
世上一枝元也足,不要随他。
1
《浪淘沙》 宋代·程垓
山尽雨溪头。
水合天浮。
行人莫赋大江愁。
且是芙蓉城下水,还送归舟。
鱼雁两悠悠。
烟断云收。
谁教此水却西流。
载我相思千点泪,还与青楼。
离别鼓励
1
《浪淘沙》 宋代·程垓
老去懒寻花。
独自生涯。
几枝疏影浸窗纱。
昨夜月来人不睡,看尽横斜。
门外欲啼鸦。
香意凌霞。
从渠千树绕人家。
世上一枝元也足,不要随他。
爱情相思愁绪
1
《浪淘沙》 宋代·陈三聘
风雨晚春天。
芳兴慵慳。
浅红稠绿园间。
独有梨花三四朵,留住春寒。
年少跃金鞍。
咫尺关山。
倦飞如我已知还。
洒向东风千点泪,衣上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