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唐教坊曲名。《乐章集》注“中吕宫”。欧阳炯词有“两岸蘋香暗起”句,名《白蘋香》。程珌词名《步虚词》。王行词名《江月令》。
又名《步虚词》、《江月令》。唐教坊曲,《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中吕宫”。清季敦煌发现唐琵琶谱,犹存此调,但虚谱无词。兹以柳永词为准。五十字,上下片各两平韵,结句各叶一仄韵。沈义父《乐府指迷》:“《西江月》起头押平声韵,第二、第四句就平声切去,押侧声韵,如平韵押‘东’字,侧声须押‘董’字、‘冻’字方可。”

西江月(钦谱)简介

唐教坊曲名。《乐章集》注“中吕宫”。欧阳炯词有“两岸蘋香暗起”句,名《白蘋香》。程珌词名《步虚词》。王行词名《江月令》。

西江月(钦谱) 格律一 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一叶韵 柳永

  凤额绣帘高卷 兽镮朱户频摇 两竿红日上花梢 春睡恹恹难觉 
  中仄中平中仄句中平中仄平平韵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仄中平中仄叶

此调始于南唐欧阳炯,前后段两起句俱叶仄韵,自宋苏轼、辛弃疾外,填者绝少,故此词必以柳词为正体。沈伯时《乐府指迷》云:“《西江月》第二句平声韵,第四句就平声切去押仄韵,如平声押‘东’字,仄声须押‘董、冻’字韵,不可随意押入他韵。”其说正与柳词体合。若吴词之两段各韵,欧词之添字,赵词之不叶韵,皆变体也。 前段第四句,晏几道词“晓镜心情更懒”,“更”字仄声。后段第三句,司马光词“笙歌散后酒微醒”,“笙”字平声。末句,欧阳炯词“犹占凤楼春色”,“凤”字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之,馀参下词。

西江月(钦谱) 格律二 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两叶韵 苏轼

  点点楼头细雨 重重江外平湖 当年戏马会东徐 今日凄凉南浦 
  仄仄平平仄仄叶平平平仄平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平仄叶

此词两起句俱叶仄韵,欧阳炯“水上鸳鸯”词、辛弃疾“贪数明朝”词即此体也,其可平可仄与柳词同,故不复注。 按欧词韵,以“力”、“色”叶“衣”、“眉”、“期”、“枝”,盖遵古韵“陌”、“锡”、“职”通“寘”、“未”,以四支无入声也,不若苏词韵之“虞”、“麌”、“遇”本部三声者为合法,故采苏词为谱。

西江月(钦谱) 格律三 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一叶韵 吴文英

  枝袅一痕雪在 叶藏几豆春浓 玉奴最晚嫁春风 来结梨花幽梦 
  平仄仄平仄仄句仄平仄仄平平韵仄平仄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平仄叶

此与柳词同,惟前后段各韵异。周紫芝“池面风翻”词正与之合。

西江月(钦谱) 格律四 双调五十一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两仄韵 欧阳炯

  月映长江秋水  分明冷浸星河  浅沙汀上白云多 雪散几丛芦苇  
  仄仄平平平仄仄韵平平仄仄平平平韵仄平平仄仄平平韵仄仄仄平平仄仄韵

此见《尊前集》,换头句较“水上鸳鸯”词多一字,但此词押韵,又与诸家不同。 按古韵从无“五歌”通“四寘”之例,此盖以“苇”、“起”押“水”、“里”,“多”、“歌”押“河”、“波”也。唐人有间押之法,采以备体。

西江月(钦谱) 格律五 双调五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 赵以仁

  夜半沙痕依约 雨馀天气溟蒙 起行微月遍池东 水影浮花 花影动帘栊 
  仄仄平平平仄句仄平平仄平平韵仄平平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读平仄仄平平韵

此词两结句不叶仄韵,又各添三字作九字句,见周密《绝妙好词》选本。宋元人无填此者,采之以备一体。

西江月(龙谱)简介

又名《步虚词》、《江月令》。唐教坊曲,《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中吕宫”。清季敦煌发现唐琵琶谱,犹存此调,但虚谱无词。兹以柳永词为准。五十字,上下片各两平韵,结句各叶一仄韵。沈义父《乐府指迷》:“《西江月》起头押平声韵,第二、第四句就平声切去,押侧声韵,如平韵押‘东’字,侧声须押‘董’字、‘冻’字方可。”

西江月(龙谱) 格律一 定格 柳永

  凤额绣帘高卷 兽环朱户频摇 两竿红日上花梢 春睡厌厌难觉 
  中仄中平平仄句中平中仄平平韵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叶

西江月词牌名古诗词(743首)

1 《西江月(二)》 宋代·张伯端

本自无生无灭,强将生灭区分。
只如罪福亦何根。
妙体何曾增损。
我有一轮明镜,从来只为蒙分。
今朝磨莹照乾坤。
万象超然难隐。

1 《西江月(三)》 宋代·张伯端

我性入诸佛性,诸方佛性皆然。
亭亭蟾影照寒泉。
一月千潭普现。
小则毫分莫识,大时遍满三千。
高低不约信方圆。
说甚短长深浅。

1 《西江月(四)》 宋代·张伯端

法法法元无法,空空空亦非空。
静喧语默本来同。
梦里何曾说梦。
有用用中无用,无功功里施功。
还如果熟自然红。
莫问如何修种。

1 《西江月(五)》 宋代·张伯端

善恶一时妄念,荣枯都不关心。
晦明隐显任浮沉。
随分饥餐渴饮。
神静湛然常寂,不妨坐卧歌吟。
一池秋水碧仍深。
风动鱼惊尽任。

1 《西江月(六)》 宋代·张伯端

对镜不须强灭,假名权立菩提。
色空明暗本来齐。
真妄体分两种。
悟则便名静土,更无天竺曹溪。
谁言极乐在天西。
了则弥陀出世。

1 《西江月(七)》 宋代·张伯端

人我众生寿者,宁分彼此高低。
法身通照没吾伊。
念念体分同异。
见是何曾是是,闻非未必非非。
往来诸用不相知。
生死谁能碍你。

1 《西江月(八)》 宋代·张伯端

住想修行布施,果报不离天人。
恰如仰箭射浮云。
坠落只缘力尽。
争似无为实相,还须返朴归淳。
境忘情性任天真。
以证无生法忍。

感伤人生时光

1 《西江月(九)》 宋代·张伯端

鱼兔若还入手,自然忘却筌蹄。
渡河筏子上天梯。
到彼悉皆遗弃。
未悟须凭言说,悟来言说皆非。
虽然四句属无为。
此等何须脱离。

婉约咏物

1 《西江月(十)》 宋代·张伯端

悟了莫求寂灭,随缘只接群迷。
寻常邪见及提携。
方便指归实际。
五眼三身四智,六度万行修齐。
圆光一颗好摩尼。
利物兼能自利。

1 《西江月(十一)》 宋代·张伯端

我见时人说性,只夸口急酬机。
及逢境界转痴迷。
又与愚人何异。
说得便须行得,方名言行无亏。
能将慧剑斩魔魑。
此号如来正智。

宋词三百首宋词精选爱国伤春

1 《西江月(十二)》 宋代·张伯端

欲了无生妙道,莫如自见真心。
真心无相亦无音。
清净法身只恁。
此道非无外有,非中亦莫求寻。
二边俱遣弃中心。
见了名为上品。

1 《西江月(十三)》 宋代·张伯端

丹是色身至宝,炼成变化无穷。
更于性上究真宗。
决了死生妙用。
不待他身后世,现前获福神通。
自从龙虎著斯功。
尔后谁能继踵。

1 《西江月(席上呈子华)》 宋代·韩维

早岁相期林下,高年同在尊前。
风花绣舞乍晴天。
绿蚁新浮酒面。
身外虚名电转,人间急景梭传。
当筵莫惜听朱弦。
一品归来强健。

1 《西江月(红梅)》 宋代·王安石

梅好惟嫌淡伫,天教薄与胭脂。
真妃初出华清池。
酒入琼姬半醉。
东阁诗情易动,高楼玉管休吹。
北人浑作可花疑。
惟有青枝不似。

1 《西江月》 宋代·晏几道

愁黛颦成月浅,啼妆印得花残。
只消鸳枕夜来闲。
晓镜心情便懒。
醉帽檐头风细。
征衫袖口香寒。
绿江春水寄书难。
携手佳期又晚。

1 《西江月》 宋代·晏几道

南苑垂鞭路冷,西楼把袂人稀。
庭花犹有鬓边枝。
且插残红自醉。
画幕凉催燕去,香屏晓放云归。
依前青枕梦回时。
试问闲愁有几。

1 《西江月(真觉赏瑞香二首)》 宋代·苏轼

公子眼花乱发,老夫鼻观先通。
领巾飘下瑞香风。
惊起谪仙春梦。
后土祠中玉蕊,蓬莱殿后鞓红。
此花清绝更纤秾。
把酒何人心动。

1 《西江月(坐客见和复次韵)》 宋代·苏轼

小院朱阑几曲,重城画鼓三通。
更看微月转光风。
归去香云入梦。
翠袖争浮大白,皂罗半插斜红。
灯花零落酒花秾。
妙语一时飞动。

宋词精选重阳节思念

1 《西江月(再用前韵戏曹子方)》 宋代·苏轼

怪此花枝怨泣,托君诗句名通。
凭将草木记吴风。
继取相如云梦。
点笔袖沾醉墨,谤花面有惭红。
知君却是为情秾。
怕见此花撩动。

重阳节思念

1 《西江月》 宋代·苏轼

闻道双衔凤带,不妨单著鲛绡。
夜香知与阿谁烧。
怅望水沈烟袅。
云鬓风前绿卷,玉颜醉里红潮。
莫教空度可怜宵。
月与佳人共僚。